临死前,崇祯为什么后悔杀了奸臣魏忠贤?

2020-12-07 17:44:29 作者: 临死前,崇祯

崇祯终身,杀人很多,但是死在他手下的,最有名且对他对前史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两个人——一个是在军中威名赫赫,击杀努尔哈赤,获得宁远、宁锦大捷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一个是操纵朝政数载,制作很多冤狱,臭名昭彰的东厂掌印宦官魏忠贤。

如果说,错杀袁崇焕这员大将,使得崇祯颇有悔意,这还尚可了解,但是,为什么,前史本相居然是:诛杀袁崇焕,崇祯从未反悔,可诛杀一代奸臣魏忠贤,崇祯居然懊悔不已呢?

凌迟袁崇焕

据史书记载,袁崇焕绑赴西市行刑时,老大众争相买他的肉吃。“割肉一块,京师大众从刽子手争夺生啖之,刽子乱扑,大众以钱买其肉,刹那立尽。”

为了多卖钱,刽子手也是施展出平身技术,尽量把每片肉割得很小很薄,有记载说,前后总共割了3543刀。

关于袁崇焕之死,后世早就证明是一同冤狱。关于崇祯的这一昏招,后人给了他四个字——“自毁长城”。但是,即便到吊死煤山的时分,崇祯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他乃至对大臣们说:“袁崇焕通虏谋叛,罪大恶极。尔廷臣习为遮盖,未见指责,往后有朋比行私、欺君罔上者,三尺具在。”

但是,另一个人的死,崇祯临死前却懊悔了。

催命魏忠贤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身后,因为无子,帝位传到了仅有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手中,是为崇祯。即位后,崇祯韬光养晦,逐渐剪除了魏忠贤的翅膀,并于十一月发布谕旨,着魏忠贤前往凤阳守陵。接着,崇祯又发布一道谕旨,因为魏忠贤前往凤阳途中张牙舞爪,光金银珠宝就带了40大箱,多兵刃,蓄死士,着锦衣卫将其扭解来官,魏忠贤与贴身宦官李朝钦便自缢身亡。

关于此刻的崇祯而言,19岁登基,就火速把横行了数年的奸臣魏忠贤及其翅膀消除得干干净净,朝野上下,不由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

即便咱们从后世的视点看,崇祯诛杀魏忠贤也实乃勇敢之举,与康熙诛杀鳌拜平起平坐。但怪异的是,临死之前,崇祯却忽然懊悔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陕北商洛山的农人军已成燎原之势,而关外的满人铁骑也在凶相毕露。终究如何是好?大臣们评论了半响,也没评论出个成果。最终,只好决议“早朝廷议公而决之”。所以,正月初九的早朝上,众大臣又一次进行了争辩,争辩的成果,仍是不欢而散,没有下文。

到了三月初,局势愈加严峻,左中允李明睿献南迁之计,提议迁都南京,以缓现在之急。崇祯觉得有理,所以再一次把众臣招集起来问询。

这一次,众臣先是不表态,接着被崇祯逼得真实无法了,我们才开端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但说来说去,都是些貌同实异的话。如南迁有三利三弊,死守也有三利三弊。说白了等于没说。最终评论半响,评论出来的成果仍是老办法:发布圣旨,召全国戎马勤王。

三月十四日,整个北京城已危如累卵,崇祯束手无策。此刻,他身边的宦官曹化淳对他说“忠贤若在,时势必不至此”。

此语如平地风波,突然把崇祯拉回17年前,史书记载:闻此言,上(崇祯)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崇祯懊悔了。

其实,魏忠贤的价值,不在于他自己便是撑起大明的擎天巨柱,而是他是支撑大明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皇帝操控官僚集团的东西。没有了他,皇权就流于形式,底子无法经过官僚集团对国家进行管理。所以崇祯应该做的是“抑之,用之”,一方面临其进行镇压,不让其过快扩张,乃至能够杀了魏忠贤,但一定要找到适宜的继承人,王承恩必定不可;另一方面还要持续坚持阉党与东林党对立的格式。中庸平衡,才是帝王之术。

阉党和东林党,是相互奋斗,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的消灭都是另一方的灾祸。两边都需求具有真知灼见的首领,才干坚持互相之间的良性互动,比方冯保和张居正的联系。而到了明末,两边都只剩下争权夺利的小人,再也没有慎重谋国之臣,大明的毁灭已是无可避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