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东方列国先后五次合纵攻秦,两胜一败、两次无功而返

2020-12-11 14:31:34 作者: 战国时期,东

原标题:战国时期,东方列国先后五次合纵攻秦,两胜一败、两次无功而返

进入战国中期后,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强,至秦惠文王嬴驷在位秦简,秦国已彻底占有关中,并在河东占有了汾阴、皮氏等行进基地,在河南占有了函谷关、陕城等重要关塞,操控了关中左华夏的战略走廊,秦军进可攻、退可守,遂引起山东各国严峻不安,开端策划“合纵”联合制秦,自后山东各国先后主张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其间两胜一败、两次无功而返。

第一次: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联军战胜

面对山东各国合纵,秦惠文王重用张仪以连横破之,张仪至魏游说魏惠王不成,秦遂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出动戎行攻魏,攫取曲沃、平周,妄图破魏就范。后又攻取韩国的鄢陵、义渠的郁郅。

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因为秦国的东扩和张仪的连横,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撑下,魏惠王驱赶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推广“合纵”之策。次年,在公孙衍的推进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安排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自侧背进攻秦国,构成前后夹攻之效。

面对八面威风的联军,秦国赠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给义渠,化解背面要挟,然后会集全力在函谷关迎战联军。联军方面,楚、燕两国因要挟不大,情绪消沉、心存张望,只要魏、赵、韩三国戎行与秦军交兵,效果被打败。与此一起,义渠反响过来,趁机出动戎行突击秦国李帛,秦军战胜,不过这次战胜并未影响全局。

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庶长樗里疾带领秦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北联军,斩杀联军主力魏军8.2万、赵军13万,联军溃退观泽,秦军追击又于观泽败韩军,斩首超三万,俘虏韩将鲮申差。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就此失利。

第2次:齐、韩、魏、赵、宋五国合纵,攻破函谷关

秦国虽取得了上述战役的成功,但其时秦国面对的局势却适当风险,一个处理不小心,“商鞅变法”以来的效果,或许就会毁于一旦。因而,为了防止引起列国更为剧烈的反弹,重蹈从前的危机,秦国开端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南北两头。

尔后,秦国先灭巴蜀、后攻义渠,在完成富国强兵的一起,消除了背面要挟,并从南边对楚国构成了侧翼围住之势。至此,秦国才再度追求东出,开端频频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先后占领武遂、穰城、蒲阪、晋阳、封陵、襄城等地。

齐、韩、魏恐秦持续扩张,对己更为晦气,所以当孟尝君田文于齐闵王三年(前298年)回来齐国为相后,趁秦军久战疲乏之际,主张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齐国大将匡章统帅联军,攻至秦国函谷关前,后赵、宋两国也参加合纵。

这次战役历时三年,因为秦国过于轻敌(秦军乃至兵出武关攻击楚国),而司马错仍在蜀地率军平叛,再加上秦国内部政局不稳(季君之乱、蜀地暴乱、樗里疾病逝)等原因,秦军终究战胜,联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偿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第三次:齐、赵、魏、韩、燕五国合纵,无功而返

秦军战胜后,再度安居乐业,一起与楚、齐交好。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国趁楚国无力、齐国无暇重视华夏之际,再度大举进攻韩魏,并于次年的“伊阙之战”中消灭韩魏联军24万,数年内连续占领韩国的宛、邓和魏国的桓、轵等巨细61座城邑,韩魏两国日衰。

之后,秦昭襄王于益阳自称“西帝”,而尊齐湣王为“东帝”,然后目的分裂齐国与列国联络。华夏各国深怕齐秦两国联手,从东西双面夹攻列国,所以魏赵两国合谋派李兑联合各国一起反秦,而苏秦也前往齐国压服齐湣王自去帝号,与列国联手反秦,使全国“爱齐而憎秦”,以便乘机吞并宋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