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镜词》的来历

2020-12-11 22:30:16 作者: 《昏镜词》的

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天闲逛街,看到一件怪事。一个磨制镜子的老工匠,每磨十面镜子,有九面是草草打磨,不求光亮亮堂,只需照人昏昏暗暗就行,称昏镜——只要一面镜子打磨得光华亮堂,晶亮如水,称明镜。为什么这样呢?是老匠人手工不可,技艺未成?诗人疑问地问老匠人。老匠人说:现如今啊,能买晶亮透亮的镜子的人呀,有十之一二就不错了。谁快乐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啊!许多人都乐意出高价买个模模糊糊、昏昏暗暗的镜子——看不清,那就想有多好就有多好。

诗人又问:是哪些人专买昏镜呢,为什么?老匠人说满是相貌不俊的与那些怕他人不夸自己的,都想装相,都在整假,意在安慰自己,掩耳盗铃。

所以,日子的实践给了诗人创意,一首《昏镜词》呈现了:“昏镜非美金,漠视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日子中,谁不想自己的脸庞被人叫作“小鲜肉”呢?可天然生成的大饼子脸,扁扁平平,这可咋好?买一面昏镜子吧,横竖也照不清楚,自己想自己有多美就有多美吧,女的胜貂蝉,男的似吕布。再说了,自己以为帅气美丽就行了,为啥听他人说呢。“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嘛。

这首诗仅仅揶揄长相不帅气又想买昏镜自欺的人吗?若这样,刘大诗人的立脚点也太狭窄了吧。当下的“美颜”岂非与之殊途同归?很明显,此诗并非批评人们的爱美心思,而是批评时人的隐恶欺世。诗的最终两句才是诗眼,这两句,诗人把明镜和昏镜的涵义给提高了——“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相传在秦朝的宫殿内曾有过一面铁面无私,它能照出当官者的五脏六腑,是否黑了心肝,干了坏事,任何人也逃不过的。关于一心想遮丑掩污的官员,这样宝贵的宝镜是不适合、不适用的。我丑,但我看不见,这才是某些人想要的、昏镜营建的环境。由于,我违规犯法,可我感觉良好;“一日四五照”,天天调查自己,结果是“自言美倾城”——我都这么好了,老百姓凭什么提意见呀。

品品《昏镜词》吧,能让人心明眼亮。

来历: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