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文物 | 中国最早的兵符——杜虎符

2020-12-12 12:55:36 作者: 看见文物 |

“符”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处理某类业务的定约和失约的凭据。现代汉语中,“契合”一词及来历于此。我国古代兵符多制成虎形。1973年,西安南郊杜城村邻近一位农人耕地时发现了一枚形似虎的秦国兵符,即这件“杜虎符”。

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俯首,尾巴蜷曲。反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字体为小篆,内容粗心是:右半符把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集50人以上的带甲战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干举动。但遇上烽烟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凡征调50人以上的战士有必要经国君认可。

虎符作为我国前史上调兵遣将的凭据来源很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阐明至少在战国时期虎符现已行用。并且从记载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操纵军权都实行了相似的准则。

文物价值

杜虎符铭文是一切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且保存无缺,造型生动,错金淳厚,技艺精深,特别是错金字,精美美丽。

虎符上的文字一起还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经过对虎符文字的研讨,专家们以为一是它客观印证了秦国在少陵原西周杜伯国封地(今西安市东南)设杜县的前史,二是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虎符调兵遣将准则的前史。

秦国正是将虎符准则发挥到了极致,刚才横扫六国,一致天下于秦,而这种高度集权、军令一致、凭信符节的军事管理准则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源源不绝。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