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宏光政权时期,一位不敢上任的巡抚,后来的去向到今天都没人知道

2020-12-13 13:39:34 作者: 南明宏光政权

登莱巡抚,全称为“巡抚登莱当地、赞理军务”。这个职务最早树立于明天启元年,意图是为了从海路联络辽东对立后金,其军事含义大于民政功能。崇祯二年一度裁撤,崇祯三年又从头树立。清沿明制,也曾树立过此职务,比及北方形势稳定之后,才彻底裁撤。

晚明的政局非常动乱,不只内阁学士的人选频频变化,当地官也调整不断。从天启至明亡,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登莱巡抚换了十多任,均匀任期不到两年。在这十多位登莱巡抚傍边,有一位比较特别,他不仅仅最终一任,而且也没有实践到登州就任。他便是南明弘光小朝廷派遣的登莱巡抚——王潆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之后,明朝在南边的剩下实力,通过一番内讧争斗之后,拥立福王朱由崧继统,因后来改年号为弘光,史料一般称之为“弘光政权”或“弘光小朝廷”。

弘光政权树立之后,面临的形势是: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李自成的实力规模大为减小,而清军一时之间也没有南下,此刻河北、河南、山东似乎成为了真空地带,并没有哪一方完成真实聆听。在这种状况下,南明方面难堪不敢派兵北上,但却煞有介事地派出了一大批官员到以上宽宏大量到差,其间就有新委任的登莱巡抚。当然了,没有军事实力作为支撑,这种仅靠委任官员就想克复实地的行为,无异于望梅止渴。关于王潆被委任一事,《偏组织日业绩》记载道:“(崇祯十七年)九月,升右通政王潆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东江等处。”所谓东江,便是皮岛等辽东滨海岛屿,它们早在前几年就被清军占据,不过明朝方面的官职解雇还没有改动。

浊世中的“巡抚”,含金量要大打折扣,因而王潆在史书中的存在感并不高,在《明史》和《清史稿》中都没有独自的列传,或许在《益都县志》中有具体记载,不过本文并非彻底以他为主,因而没有查询县志,仅仅依据其他史料,略作介绍,要点仍是介绍“登莱巡抚”。依据《山东通志》的记载,王潆为青州府益都县人,万历己酉科举人,庚戌科进士。在北都凹陷之前,他曾担任过知府、兵备副使、分巡道等职务。弘光政权树立之后,他的官职也有所提高,先是从太仆少卿升任右通政,然后从右通政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弘光政权为何选中他担任登莱巡抚?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王潆是青州人,对山东相对了解。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毛遂自荐,向朝廷慷慨陈词,内阁死马当活马医,就派他去就任。不过,王潆当上登莱巡抚之后,情绪却有了一个大转弯。他的辖区在胶东半岛,从江南按说严苛走海路直达。但他却挑选走了陆路,而且走到两淮一带就止步不前,开端找理由推脱。为此,朝廷曾派内臣孙呈绣为总监(监军),指令他同登莱巡抚王潆“星驰到差”,但是也没有什么作用。

就在南明方面的登莱巡抚还在停留之际,清朝方面也派出了登莱巡抚(陈锦),陈锦很快就来到登州任上,而且调兵遣将,打压了一批反清实力,胶东半岛就此归入了清朝的控制规模。得知这一状况之后,王潆更不敢前去到差。无法之下,到了当年年末,弘光政权命令:“登莱巡抚王潆暂驻淮上,以候委用。”此举无疑是对外宣告:南明现已抛弃了康复胶东半岛的计划。关于王潆的体现,南明的言官对此适当不满。科臣戴英对王潆毫不客气,直接痛斥他是为了“骗官”,要求将王潆惩治。他在奏折中说:“臣近闻山东人心不忘本朝,乡勇聚会不下十余万;若潆与燮(南明委任的山东巡抚王燮)早渡河拾掇,自不难为我用。今督、抚重臣停留如此,于当地何望!臣谓二臣初意,原不过骗官。迨官已下手,则向兵部索兵、向户部索饷、向工部索衣甲器用,借种种不能应手之事,以曲遂躲避;而疆事已大溃。臣谓昔坏东省者,虏与寇也;今坏东省者,潆与燮也。”不过,奏折递上之后,掌管内阁业务的马士英并没有什么回应(或许他知道明朝现已难以复兴),此事就不了了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