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百团大战:八路军部队编制你了解多少?

2020-12-17 08:04:48 作者: 八十年前的百

1937年8月八路军刚改编时,3个师下辖6个旅,每旅辖2团,全师共12个规范团。每团下辖3个步卒营,另辖迫击炮、重机枪、马队、通讯等分队,一般为连或排。杨得志、李天佑、杨成武、宋时轮、陈锡联等年青战将便是八路军榜首批团长。其时除了宋时轮30岁,其他人只要20多岁,称得上“白袍小将”。时任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的陈锡联在回忆录中说到:第七六九团编3个营。每个步卒营有4个步卒连,1个机枪连。团直属队有迫击炮连、间谍连和通讯排。全团计2900余人。别的,每个师还有1个独立团或教训团(一一五师为独立团,一二〇师和一二九师为教训团),3个师共15个团,加上八路军总部(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直属的间谍团,这样一共有16个团。

今后,部队不断扩展,增编了不少团,但有些团人员、兵器都不完全,和规范团无法比。《陈锡联回忆录》中说到,1938年1月树立的榜首二九师三八五旅独立团只要1200余人。而八路军开始的规范团,人数大体一直保持在3000上下乃至更多。1938年4月,晋东南依据地反“九路攻击”战争后的第二天,朱德总司令路过三八六旅七七一团,问团长徐深吉该团现在有多少人?徐团长陈述说有3853人。

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作战前发动

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整个八路军部队现已到达170多个团。但人数多少不等,少则千把人,多则两三千人。百团大战八路军参战部队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榜首二九师46个团、榜首二〇师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均匀每团两千人左右。据一二九师1940年开展方案,野战军步团至少到二千人,地方军步团至少到一千五百人(刘伯承、邓小平《关于榜首二九师年内方案开展三万五千人致各兵团电》)。百团大战后,朱德等《关于百团大战后部队的收拾问题致各兵团首长等电》(1940年十二月2日)要求参战部队弥补缺额,充分满员,到达每团二千五百人。可见,百团大战前后这一时期,按规范编制,一个主力部队的团,人数在2500人上下;地方部队的团,人数在1500人左右。

1941年后,依据中心指示精神,八路军各部队进行精简整编,呈现了甲、乙、丙3种团制。甲种团为3营9连制,2000~2500人;乙种团为2营6连制,1200~1500人;丙种团为5连制,900~1100人。甲种团也被称为“大团”,丙种团称为“小团”,是其时两种常见编制,乙种团介于二者之间。有些战略区部队只要大团和小团两种编制。小团的步卒连比普通连大些,160人左右,相当于加强连,因而被称作“大连”。

纵队

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一些地方武装、游击队编有纵队。如八路军山东纵队、八路军榜首纵队、八路军太岳纵队、八路军前进纵队等,其编制不尽一致,有的辖支队,有的直辖大队,有的辖旅或团。许多纵队跟着部队开展,编制规划也不断扩展。如“八路军东进抗日游击纵队”(简称“东进纵队”“东纵”),是1937年十二月为拓荒冀南抗日依据地,一二九师抽调军力组成,为八路军最早树立的纵队之一。“东纵”刚树立时只要4个步卒连,1个机枪连,1个马队连,一共500多人,也便是1个加强营的实力。到1939年,“东纵”已开展到下辖几个团,成为旅级的纵队。

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

尔后,八路军的许多纵队为旅一级,有些纵队就整编为旅。如1940年5月,冀南区的八路军部队进行整编,原青年纵队编成新四旅,原东进纵队编为新七旅,均辖3个团。也有的纵队比旅高一级,如1939年6月树立的“张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治委员张平化)起点就高,由独立榜首旅和独立第二旅组成。参与百团大战时八路军第二纵队有3个旅、10个主力团,八路军第三纵队有16个主力团,编制规划都比八路军刚改编时的师还要大。

支队

八路军刚改编时,并没有支队的编制。跟着八路军班师华北,前进敌后,很快树立了许多独立支队,以习惯敌后游击战争的需求。这些支队名号繁复,有的以活动地域命名,有的以领导者名字命名,有的以序号命名,有的以军种命名,如津浦支队、黄河支队、运河支队、东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大青山支队、宋时轮支队、秦赖支队、第五支队、马队支队等。支队一般从属于旅或师以及军区,编制纷歧致,且不固定,人员多少纷歧,一般是由几个营或连组成而成。如1937年9月底,以三五八旅七一六团第二营为主干,组成八路军榜首二〇师雁北支队(又称宋时轮支队),1938年1月,扩编为5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