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位居委干部,每晚打电话唱歌给居民听,从沪剧唱到《蓝精灵》

2020-10-05 07:18:08 作者: 上海有位居委

摘要:《为你打开一扇窗》《四渡赤水出奇兵》……《左手指月》《火红的萨日朗》甚至《蓝精灵》。

国庆前夕一个下午,徐汇区田林街道长春居民区的“邻里汇”内,欢声笑语不断。居民区书记苏嵘带领小区居民正提前庆祝“双节”到来。大家包馄饨、学做冰皮月饼,苏嵘还“亮嗓”为大家献唱西北民歌助兴。

这一天也是长春居民区自疫情以来,连续坚持小区消毒的第250天。就在半年前疫情最紧张的时刻,苏嵘和同事们经历了“100天不休息”、24小时轮岗等高强度工作,并服务了上海最早的一批确诊病例的家属。

“至今我都不知道,那对老夫妻长啥样,但是我服务过他们全家。”回忆起今年开春那段特殊的日子,这位经历过“非典”的“小巷总理”说,这是对她18年社区工作经历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基层社区工作的一次宝贵总结。

国庆前夕,苏嵘(右二)与居民们一起包小馄饨 舒抒 摄

每晚给隔离居民唱歌

今年春节前夕,长春居民区一对从湖北前来上海探望子女的老夫妇相继确诊。第一时间得知此事的苏嵘很快理顺了自己的工作:服务好正在居家隔离的老人子女,随时了解居民的动向。

微信和电话是疫情期间“无接触”沟通的重要桥梁,苏嵘的微信里很快收到了老人子女发来的请求。“父亲患有基础病,需要喝中药,能不能把我帮父亲煎好的药送到医院。”苏嵘没有多加考虑,主动揽了这桩有些棘手的“订单”。疫情之初,防护服等物资极为紧张,于是她穿上两层塑料雨披,头上套了一只塑料袋作为简易防护,跟对方商量好,提前把药放在门外,5分钟后她上门去取。

疫情期间,苏嵘(右一)和同事们值夜班等待境外回沪居民

最后由于疫情防控,药没有送成,但老人子女对苏嵘的信任更进了一步。“那些天,只要一有疫情的新闻我就竖起耳朵听,这是我们做社区工作的敏感度,要时刻了解最新的消息告诉居民,让大家安心。”这也是苏嵘在“非典”期间留下的工作习惯——但凡遇到大事,基层社区只要跟着党、跟着国家的方针政策走,就不会自乱阵脚。

从小在西北长大,20多岁来到上海,说话嗓门大、音调高,做事经常看似“一顿操作猛如虎”的苏嵘,其实心思非常细腻。疫情之初,她很快想到,确诊老夫妻的子女精神一直高度紧张,于是摸索出一套被她称为“心理慰藉法”的社区工作法。“每天晚上,我都打电话唱歌给对方听,不管我唱得好不好,先听了再说嘛。”一开始,苏嵘唱的是沪剧经典选段《为你打开一扇窗》和讲述红军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后来,苏嵘把“歌单”换成了年轻人更熟悉的《左手指月》《火红的萨日朗》甚至《蓝精灵》。

苏嵘在微信中为居家隔离的居民唱歌

“厚脸皮”的歌声让隔离中的居民感到了莫大的鼓励和陪伴,但苏嵘自己却接到了一次意外的“投诉”。“有居民跟街道投诉,说我每天都不下班,让我早点回家。”这样的投诉让苏嵘哭笑不得,又非常感动。于是,她养成了每晚在居民群告诉大家“我下班了”的习惯。没想到,这则特殊的“投诉”还派上了大用场。

16个字概括18年

长春居委坚持全小区消毒的第51天,夜里9时左右,一位老伯上门,说自己的老伴说话舌头打弯、小便失禁、不会走路。苏嵘马上跟当晚一同值班的居民区副书记金璐上门,判断老人可能突发脑梗。考虑到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健康码,就医可能存在不便,两人决定一同把老人送去医院。此时,居民群里正好有人询问,“苏书记下班了吗?”得知苏嵘和金璐在处理这桩突发,有居民马上自告奋勇,开车送老人前往医院就诊。

苏嵘(右)与物业经理巡查小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