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信哲:下一个华语乐坛黄金时代正在酝酿,华语音乐缺的是自信

2020-10-16 11:58:50 作者: 专访张信哲:

华语音乐人应对中文更自信

环球时报:当下的时代,华语音乐人面临怎样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张信哲:第一个挑战就是,在多元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个性最重要。为什么这几年会流行所谓的唱作歌手?因为唱作歌手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比较清楚地去表现个性,比较容易被看见。对于纯唱歌的歌手来说,如果你的声音和表现方式不是独特到让大家记得住,就比较吃亏。当然,不管在什么时代,个性都是最重要的。不过,并不是说你有个性就可以胡乱做一通,而是说,当你可以做出既适合大众又能凸显个性的东西时,就可以自成一家了。现在大家有更多机会可以听到或搜索到一些特别的音乐,我们这些习惯于唱所谓主流商业音乐的人反而变成了小众。而原来我们认为的小众音乐现在变成大家搜索的主要对象。这也是我一直在想办法突破的部分,最难的就是你要在所谓主流商业音乐上再创造出更经典的东西。我会尽量去碰撞,但不一定保证能做得出来,这是一种各种技术、各种品位、内容和商业全部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做到的音乐类型,所以这部分还要加油。

环球时报:跟欧美音乐相比,华语音乐还缺什么?

张信哲:我觉得是自信,这其实是我们一直不自信的部分。可能因为我们都是听欧美流行音乐长大的,一直会被他们洗脑式地引导,好像他们这种流行文化强压过来的东西就是好,就是新,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音乐还不自信。凭心而论,华语音乐的发展已经到了很好的水平,我们的创作不会比他们差,只是我们用的是中文来表达。中文有中文的音乐性跟文字性,你不能拿英文或其他语言来做对比。比如这几年比较流行的Rap,中文Rap不可能做成英文Rap,它必须要有中国语言特殊的味道、特殊的语法引发的节奏感。所以我觉得第一,我们的自信必须要建立。第二,我们要寻找自己的美感。中文的美感就是在文字跟发音上。法国有香颂,是因为法文的发音节奏就是那样,你没办法用其他语言来唱香颂。为什么从古代到现在中国人都喜欢听情歌,或者说中国以抒情歌曲为主?这跟中文的基本语法和发音结构相关。我觉得中国的年轻音乐人要更多地去爱自己的语言,让他们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创作,是多么特别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