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守创】传统服饰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北服举行

2020-10-23 00:43:54 作者: 【融合·守创

——以“卍”字纹为例

“卍”字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演讲主题以蜡染“卍”字纹为对象,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蜡染实物和田野考察所采集的资料为研究样本,对“卍”字纹的起源与内涵予以考证,通过演示丹寨排倒村和镇宁石头寨两地蜡染“卍”字纹绘制过程,阐述了程序化的操作过程对纹样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少数民族服饰的叠穿

◆ 谢菲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教师 艺术学博士

叠穿是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常见的形式,演讲以苗族为例通过对传统百褶裙制作、穿戴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叠穿中所蕴含的“美”与“富”之间的统一,身份角色的标识是维持正常有序婚恋生活的保证以及农耕文化下苗族性别的分工,纺织制衣成为了女性社交的媒介及社交活动中对人能力和品德的评判标准等观点。

一件衣服的几种可能性

——民族服饰穿着方式的再思考

◆ 张毓雯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工艺美术师 设计艺术学硕士

演讲以“一件衣服是否可以满足日常穿着的多种需求”为切入点,基于民族服饰穿着方式的研究,探讨在有限的物质载体上,满足多元化的需求,通过结构的转化达到形体的可适性,达到样式的多变性,同时它应该是令人舒适的。提出时尚本应与“可持续”相结合,一物多用更或者物尽其用,通过实验性设计,为“一件衣服的几种可能”探索新的思路。

中国传统盘扣的创新设计

◆ 朱玲敏 北京服装学院 在读博士 师从贺阳教授

演讲梳理了盘扣由结绳系带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用于戎装;盛唐用于常服;沿用于宋、元,出现软盘花扣;明朝出现金属、玉石等各式子母扣;至清代,替代系带成为主流门襟闭合件,清末,花扣普及;民国时期发展到巅峰,硬盘花扣盛行,沿用至今。同时,演讲从传承的角度提出盘扣的创新设计可从功能、材料和造型三个方面进行。造型设计承袭了中华传统的美术理念:轻“写实”,重“传神”。设计者须具备较强的艺术修养、精于配色,作品注重意蕴表达。

“包”和“裹”

——少数民族盘头帕的缠绕设计

◆ 陈灵姗 北京服装学院 在读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三年级 师从贺阳教授

演讲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石别村的壮族头帕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的哈尼族头帕为具体实例,讲述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头帕盘绕设计中的“包”与“裹”及其所体现的造物观念,同时分享了基于此类盘绕方式为灵感来源的创新设计作品。

研讨会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民族服饰策展等方面,探索了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先人的造物思想和技艺,在传承中感悟民族服饰并寻求创新之道。

美编:卢琼璟 金雯

责编:马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