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高峰论坛召开

2020-10-25 12:38:06 作者: “跨学科视域

“跨学科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高峰论坛嘉宾对话 吕治坡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吕治坡)10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教务处共同举办的“跨学科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高峰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多家高校的智能传播、网络空间安全、计算话语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和各高校百余位师生,共同探讨新闻传播学科交叉互融的有效路径及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

“信息革命逐步深入,重构着学科的边界和知识体系。”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大范围、深层次的技术变革使新闻传播学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学科发展已成为一条必经之路,是新闻传播学科通往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义。他认为,任何跨学科,都要从学科发展立场出发,从学术建构与人才培养层面出发,通过宏观视角进行顶层设计、模式创新,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跨学科平台的发展。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传播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信息生产已经进入“机器时代”。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关注到这种现象引起了一定的业界紧张与学界担忧。他在《方法挑战与范式拓展:智能传播时代的传播学研究》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从研究方法角度看,传播的5w模式每一个环节面临哪些挑战?传播学研究面临怎样的范式拓展?张洪忠建议可以将“人造”科学和机器行为学等新概念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

跨学科不仅需要理论认同与结构共建,更重要的也需要具体方面的交融与共享。对于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学科的融合发展,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许小可在以《新冠肺炎疫情公开数据的价值:从科学研究到数据新闻》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中,通过新冠肺炎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数据对于业界数据新闻和学界计算传播学的发展的作用,点明了在当下数据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性,指出目前计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正逐步形成,缺少的便是优质数据的支撑。

传媒在智能视频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入,西安交通大学洪晓鹏特聘研究员在《计算机视觉与社会治理》的主旨演讲中,将他关于智能视频监控与新闻媒体结合的思考进行了分享,指出了该领域可以发展的智能舆情分析和智能内容制作与智能播报的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从理论层面在《人机文明: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文明》的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她关于人机交流所产生的伦理问题的思考。 人机共生的目的是增强自身,但是否真的可以增强?增强的限度又该如何界定?另一方面,彭兰教授还探讨了人机文明下机器“拟人度”的提升及不确定性。最后展示了人机文明发展的两种张力,为其发展提供限制,向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传统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当下融合传播背景下结合技术也可进一步提升新闻生产效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沈阳教授在《新闻热点挖掘和风险弱信号发现》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他对于风险事件、风险敏感者的特点和特征研究,以及风险弱信号的相关效应的研究与实践方式。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张宏邦主持高峰论坛嘉宾对话环节,对于目前学界业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吴晔、张伦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大方向的转变为例,共同讨论了未来新闻人才培养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同学科背景教师队伍的融合与合作问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许小可探讨了有关于信息与技术如何行之有效的融入新闻传播研究当中。人民网技术总监柳轩从业界角度出发,与参会人员探讨了当下媒体需要更多的是理论、技术双管齐下的毕业生,对学生能力与技能的“不可替代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话结束前,每位学者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跨学科的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张洪忠教授对本次对话进行了总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