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8日电 10月26日,2020年“中国年度酒单大奖”颁奖典礼暨“中国侍酒师大赛”总决赛在上海花园饭店盛大举行。众多国际知名评委、优秀侍酒师、酒店餐饮集团代表、酒商代表、媒体代表莅临现场,见证行业盛事。
作为大赛的合作方,张裕股份公司总经理孙健应邀出席,并在现场与大赛创办人林志帆老师联合启动“中国侍酒师100计划”,双方宣布将为葡萄酒行业培育100名杰出的侍酒师,共同推动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发展。
从2009年到现在,“中国侍酒师大赛”已经举办了十二届,成为中国众多顶级侍酒师展示专业素养与服务水平的主舞台。而“中国酒单大奖”自2012年至今,亦已走到了第8个年头,在业内极具知名度和认可度。
Tommy LAM林志帆老师现场致辞
作为大赛的创办人,Tommy LAM 林志帆老师已成为桃李满天下的“亚洲侍酒师教父”,不仅成就了无数人的梦想,还持续推动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
侍酒师是人与美酒之间的专业桥梁。作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发祥地,张裕与侍酒师有着奇妙的缘分。在活动现场,孙健与嘉宾们分享了张裕与侍酒师之间的历史故事。
张裕股份公司总经理孙健致辞
2004年11月,张裕公司筹办《葡萄酒鉴赏》杂志,采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红酒情缘,在查阅杰克•韦尔奇的英文资料时,关注到韦尔奇平时会请Sommelier帮他选酒,当编辑想把这件事写进文章时,发现Sommelier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中文译名,虽然当时港台地区已经有“酒伺”、“斟酒师”、“品酒师”等译名。
经过一番探讨,杂志编委会决定把“Sommelier”译为“侍酒师”,文章发表在2005年1月发行的《葡萄酒鉴赏》杂志创刊号,由此,“侍酒师”的译名在中国正式形成并逐渐传播开来。
虽然目前侍酒师在中国还不是个热门的行业,不太为国人所熟知。但事实上,中国侍酒文化的出现,比人们想象得更早一些。
早在1941年《申报》刊登的张裕广告中,侍酒师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幅广告是白描,画面中的侍酒师留着大背头、穿着燕尾服、扎着围裙,与如今的国际侍酒师协会(ASI)“世界最佳侍酒师大赛”选手们的着装风格大体上一致。
只见他一手垫着口布托住瓶底,一手扶着瓶颈,身姿略微前倾,将酒标朝向那位戴着眼镜的宴会主人,请其过目。他的表情严肃而谦逊,并略带一丝微笑。从着装、仪态、动作等角度综合衡量,这位侍酒师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视广告中最早的侍酒师形象也出自张裕。大约在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广告中,出现了一位侍酒师,他身穿黑色套装,佩戴葡萄胸针,颈间挂着银碟,腕间搭着白色口布,向客人专业地展示酒标。
此外,2015年起,张裕公司聘请世界侍酒大师方克•卡默(Frank Kämmer MS)担任张裕首席侍酒师至今。去年,方克•卡默正式出任张裕先锋葡萄酒培训学院荣誉院长,推出中国首个专业级侍酒师培训项目,由方克编写教材《侍酒师与葡萄酒服务必备技巧》,并亲自授课。
侍酒师作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键意见领袖,所起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中餐配葡萄酒正成为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中国丰富的葡萄酒风土条件以及多元的饮食文化,无不考验着新一代侍酒师的创新与智慧。
孙健表示,近年来经过苦练内功,中国葡萄酒不断追赶超越,有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品质,侍酒师作为葡萄酒的意见领袖,有义务和责任把中国葡萄酒的新变化告诉消费者,让中国葡萄酒登上更多国人的餐桌。
与此同时,也要让葡萄酒登上更多国人的餐桌。孙健表示,去年全中国每天大约打开了4200万瓶的白酒,但每天只打开了350万瓶的葡萄酒,包括进口葡萄酒在内。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国产酒加上进口酒,大概每天只打开200万瓶,按照2个人喝一瓶酒算,每天只有约400万人在喝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