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遇武宣跑车一族的先行者——访武宣镇老街102岁老人邓希延

2020-11-02 10:38:49 作者: 幸遇武宣跑车

幸遇武宣跑车一族的先行者——访武宣镇老街102岁老人邓希延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伴随自己成长过的家乡老街,有着挥之不去的难言情愫。而斑驳厚重的武宣老街,因了众多的旧式房子大院、古老的文庙、曾经的西门码头、风光秀丽的黔江两岸、南街老百货、食品公司、西街的粤东会馆等这些牵系着武宣人无限乡愁的旧时热闹的景点井市,使得这片神奇的土地依然散发出浓郁的地方人文气息,是诸多武宣人寄托乡思的抓手。

在这片武宣旧城区各姓杂居的老街里,大概居住有二百人的邓姓人家,大部分祖籍系平南县。近代以来,这一带邓姓人家第一个活到100岁以上的男性老人,就是我们2020年9月20日所采访的邓希延老人。

第一眼看见邓老先生,他正坐在沙发上,面色红润,整洁干净,旁边立着一根四脚拐杖,尽管是坐着,但能看出老人是瘦高个,他头圆无发,面容和善,显得精干又平易近人。尽管思绪不清,但他热情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我向他问好并坐到他身边时,他会语气柔和地问:"你姓什么的?你姓什么啊"?我立即大声告诉他:"我姓原啊!那你姓什么的"?老人也马上回答:"我姓邓的!姓原的是哪点的?"我们继续交流着,当再问老人爱吃些什么食物时,他还是继续说:"我姓邓的!"家人接着介绍说,老人的听力差,思维有时清楚,有时又模糊,现在还可以自己慢慢走动。

邓老先生生于1918年,原有9个子女,分给他人寄养2个,自己养大成人7个。他最小的孩子邓柏强于1966年出生,在邓柏强出世没多久,老人的妻子就过世了,他近乎凭一己之力拉扯养大这7个子女。

那么,老人是怎么靠一人之力养大7个子女的呢?

他的妻子过世得早,问及老人为何不再婚?社区医务人员介绍说:"以前生活困难,他又带着那么多孩子,听讲都慌了啵,哪个女子敢来跟他受苦"? 关于老人主要的谋生和养家方式,其孙子邓维雄和一位邓家叔叔介绍说:"他最开始是单车搭客,跑武宣到柳州或武宣到三里这些线路,之后又汤猪(杀猪的买卖),再后面一点又做烧猪肉来卖,做猪肉生意一直到60多岁"。

"单车搭客"——跑车一族的先行者

我们采访组一行,多是七零后人,当听到老人以前是从武宣骑单车搭客到柳州的人,都觉得匪夷所思而相当震惊,相信很多年轻人对此事也是闻所未闻。

按照途经二塘、黄茆、石龙、穿山的209国道计算,武宣到柳州全程近100公里,过去是泥沙公路,还没有石龙大桥,这100公里左右的路程,纯靠自己的脚力骑着自行车搭客,说不定还要顺带托运些行李,来回就200公里左右,这样的搭客者,至少是相当的身强体壮和精力充沛。

已经没有人说得清邓老先生是何时开始从事"单车搭客"的生意,按他的孙子和社区医生推测,应该是在六、七十年代这个大概的时间段。

笔者想起在二塘镇驻村扶贫时,曾和七星村解放初的村委主任,即90多岁的武建学老人交谈时,他说:"现在的社会真是好,去哪里都有车坐,以前我当村委干部时,象州和武宣还共一个县,当时县城在石龙,我去石龙开会,是从七星村迈开两条腿走路到石龙的"。另外,还有一位当年参加过修建金鸡乡石祥水库的七星老人告诉过我,她们当年从七星村到石祥水库做工,来来回回也全都靠走路的。石龙县和修建石祥水库都同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如果连这样的"公务活动"都是靠迈开双腿走几十公里的路途来参与的,那么,当时能骑着一辆自行车赶路,那已是相当时尚和舒爽的事情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单车搭客"的现象,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询问了一些年长者,在六、七十年代,不但在武宣县城有"单车搭客"的师傅,当时的二塘、黄茆街也都分别有好几个这行的从业者,武宣南河片,也有跑贵港覃塘路线的"单车搭客"师傅。可见,"单车搭客"在当时并非个别现象,只是这个群体比较小而已。

相当碰巧的是,在了解"单车搭客"这个社会现象时,笔者竟然遇到了一位当年邓老先生的乘客,他就是武宣县第二届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秘书长杨群修老师。据杨老师回忆说,单车搭客在六十年代就有了,那时搭客的单车,通常是后座加了一块木板,比较长,木板上面有的还用单车内胎打气了圈在上面,让乘客坐了没有那么颠簸。有时候还可以搭两个乘客,因为单车的车头处还有一个架子,也可以坐一个人。我1966年在武宣搭过单车回金鸡,当时刚好是坐邓伯的单车,我称邓老先生为"邓伯",是由于我与他儿子邓柏玲是同学,他又比我父亲年长。我那次搭车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我休学了,学校退了几块钱,急着回去,才第一次坐单车回金鸡。当时单车很少,记得我那次搭车才1块钱车费,因为我是他儿子的同学,给钱时他没有收。但我却一直记得他54年前,用单车免费搭我回金鸡的这件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