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工业的盾构机即将装车。
引子
今年7月,一则“大连两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的新闻,让华晨宝马、奔驰等多家车企巨头“坐不住”了。原来,为其配套生产排气管的大连万华汽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万华汽配”)恰好位于两区之一的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排气管,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旋即成为整车能否如期交货的关键所在。
这种担忧确有道理。排气管及相关设备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仍占很大比重。疫情风险升级,意味着企业可能瞬间停产,一时间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供应商,整个供应链便会因一环松动而断裂。
此刻,大连万华汽配的成品库存只能维持出货10天。而隔离已造成企业人、货进出的双重中断。怎么办?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的手机成了企业的解困热线。
“我们第一时间与客户进行了沟通,希望通过双方分别向政府求助,来解决眼前的危机。工信部门的领导反应速度很快,当天下午就到企业考察防疫情况,协调进行核酸检测。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马上为我们调拨口罩等防疫物资。我们搭建了临时的宿舍,又联系了盒饭供应。两天之后,在政府特批下成了整个工业园区最先复工的企业。”大连万华汽配总经理崔伦治表示。
紧接着,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下,一批批原材料顺利进场,成品顺利交付。
链式竞争时代,环节无论大小,都可能变为成败的关键。疫情期间,大企业“弯腰”的案例不在少数。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实力,也成为市场极为重视的关键。那么,如何守住这条企业生命线?为何有人凭此突围,又有人因此绊脚?记者多方探访,给出了辽宁企业的答案与思索。
海合谷的10万级生产车间已投入使用。
握指成拳 共筑“生命线”
提起南方与北方企业的差异,南方企业家更愿意“抱团取暖”的观点,曾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疫情防控期间,丹东防护服生产企业联盟的成立,让大家看到了北方企业家思维的转变。“是产业链、供应链把我们拴在了一起。”联盟发起者之一——丹东海合谷实业(以下简称“海合谷”)总经理梁伟表示。
如今,联盟成员已达100多个,在多家成员企业各展所长之下,丹东从无到有,成为全省最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目前,全国用于出口的医用防护服中仍有超过15%来自这里。
话还得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说起。
丹东,我省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特别是在户外服装生产上有着雄厚的产业、技术基础。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防护服是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最重要防护用品。用量之大,消耗之快,前所未有,各地库存迅速见底。建立新的生产线供应全省乃至全国,迫在眉睫。
此刻,与防护服有关的一切都成了天价抢手货。原料、机器、胶条······
“开会时大家就意识到眼前的问题是需要新建一整个链条,这时候谁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干。”梁伟回忆道。
于是,他率先说出了海合谷的优势:“我们有压胶机。还有一个朋友说,有2吨多的原料能捐过来。”
“大安有些长期合作伙伴可能有货,我们也有相关方面的生产经验,只是机器不多。”丹东大安防护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东大安”)总经理刘永安表示。
“这段时间,原料价格较高,华洋能在资金方面多做些工作。”华洋纺织总经理于文福表示。
“既然这样,不如大家成立联盟吧!共同进货、共同接单、共同销售形成合力。”丹东市工信局局长马国华提议。
于是,最初只有4家企业加入的联盟成立了。有人负责进料,有人负责研究技术,有人负责联系设备,有人负责培训员工,有人负责对接订单······一条“战时链条”越拧越紧,越来越韧。
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要想畅通,少了哪一环都不行。此刻,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再是你买我卖的生意关系,也不仅仅是上下游之间的配合关系,而是同生共死的伙伴、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