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生的中考成绩和位次,可以推断高考的名次吗?听老师怎么说

2020-11-05 06:38:52 作者: 通过学生的中

和几位老师坐在一起闲聊,谈论起这样一个话题:升入高中的学生里,又有多少学生的中考和高考的名次基本一致?

一位在高中任教近30年的老师说,这个问题的首要前提是学生在哪一档次的高中里。在重点高中的前100名学生里,至少会有50到60名学生,高考名次和中考名次差不多,上下不超过5名。

逆袭的学生大约是10人左右,一般上升一二十名,也会有黑马上升几十名,但很少会考进清华北大。另一有大约15人左右成绩下滑,严重的滑至全级中游。

成绩下滑的原因基本有三个,一是初中过度依赖“刷题”,对知识点的掌握始终停留在“多做题、少失分”,没有进入“举一反三”的境界,进入高中以后,缺乏灵活性。

二是过早和异性同学密切交往。有的学生认为“早恋”可以“彼此督促、齐头并进,把不利转化成有利”,这样的说法根本是骗人的。

“一起考进同一所985”的例子很少见,更多是因为分心影响成绩,“考进同一所三本院校”的例子屡见不鲜,几乎每年都会看到。

三是高考发挥失常。学霸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失常”多是从前二十名掉落在前一百名,从985甩进211。

这位老师的说法是否有依据?想想这些年自己教过的学生升入高中、参加高考的结果,还真是差不多。三年前,班里的一名学生中考在全区排16名,在全区最大最好的高中里一直稳定在级部前15名,参加全省数学奥赛获得省二,今年顺利考入清华大学。

另一名学生总分在全区排1020名左右,进入另外一所重点高中,高中阶段成绩起起伏伏,今年夏季高考,考入西南大学。

所以,到了高三以后,有经验的老师完全根据学生入校的中考位次和模拟考试排名,结合上一年高中学生的名次和升入大学的情况,基本能推断出这个学生高考能考985,211,还是一本、二本。

相信很多学生也有这种情况。那么,为什么多数学生的中考和高考的名次基本一致?主要原因还是与学生的智力高低、学习习惯、努力程度有关。

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差异和学习成绩之间没有很强的关联,更多的是依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努力程度。

到了高中以后,智力好、没有学科短板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基本可以与初中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一些天赋高的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以后,拼起命来进步会更快,成为“黑马”。

但是智力普通、又没有突出思维能力的学生,成绩会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更有学生给人一种“潜力用完、江郎才尽”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小学四年级、初二、高一这三个阶段,就可以大致看出一个孩子学业上的前景了。从历年教学经验看,逆袭比例最多的是男孩子,但是这种逆袭,多数情况下仅限于数理化非常好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