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岭上洞村 给6位山村留守老人放一场电影

2020-11-06 13:16:49 作者: 在温岭上洞村

11月3日,张金华突然打电话来,邀请我一起进山。

我和张金华挺熟的,之前采访过几次。他在基层做协警,是个热心肠的好人,当了温岭城南镇义工队12年的队长。

城南镇照谷村上洞自然村,位于温岭的山区,村民早年都高山移民出来了,剩下几个故土难离的老人。

张金华和义工伙伴们,要给这些老人“送”一场电影。

这件事,已经做了几年。一有空,义工们就带着设备往村里跑,给周边的留守老人放电影。

钱江晚报记者 陈栋 摄

我赶紧收拾东西,地图上搜索,从台州城区的住处到上洞村,如果选择公共交通,竟然要3个多小时。

“山上很冷,记得带件厚大衣。”张金华最后在电话里说。

放映设备要扛着进村。钱江晚报记者 陈栋 摄

城南镇照谷村上洞自然村,深藏在一座大山里。早些年,这里的村民都从高山移民下山,只剩下一些老人不愿离开,成了这片大山最后的守护者。

张金华的面包车太有辨识度了,每次采访,他都是开着这辆印着雷锋头像、贴着“城南义工队”字样的车子。我坐进车里,和几名义工队员一道,坐在一堆放映设备之间。

我瞄了一眼,东西很齐全: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大幕布、音响,还有成捆的线缆,后排座位被塞得满满当当。

出了镇子,车子很快开始盘山而上,车内抖如筛糠。我身体随车摇摆,鼻尖挨着大音响碰了好几次。

又颠颠簸簸近半个小时,就在我觉得自己快要晕过去时,突然刹了车。张金华说一句“到了到了”,将我从“腾云驾雾”中拉回现实。

跳下车子,全身酸麻,同行的几名义工队员已经开始搬运设备,手脚麻利。

“你们终于来啦!”在村口,75岁的金志云,精神抖擞,已经早早等在那里。老人将早已准备好的扁担拿过来,熟练地捆扎好设备,然后和义工队员一起往村里抬。几个人互相配合,非常默契,我在一旁想搭把手,找点存感,却完全插不进手。

钱江晚报记者 陈栋 摄

设备抬进村,已是下午4点多。上洞自然村只能用“弹丸之地”来形容,连个比较宽敞的场地都找不到。

村里目前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张金华说,今天要放的这场越剧电影,就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

设备放下,喘了几口气,在张金华带领下,大家开始“螺丝壳里做道场”。在一个用网拦起来的鸡舍前,队员们简单搭了个木架,随后开始往上面固定幕布。山头的风一阵接一阵,幕布被吹得飞舞,吓得后面的鸡群左躲右闪,发出“咕咕咕”的怪叫。

电影幕布就搭在鸡舍旁边,这里村里唯一能够施展开的场地。钱江晚报记者 陈栋 摄

不得不说,金志云老人老当益壮,不知从哪里搬来个梯子,三下五除二就爬了上去,熟练地帮忙固定幕布,大家看得心颤,忙不迭提醒:“老爷子,您可千万悠着点儿。”

说话间,老爷子就扎好幕布,一个翻身下来,然后又跑进不远的家中端出一张小方桌,手里还捏着一副接线板。

他开心地敞嘴笑,露出掉了大半牙的嘴。老人说,自己有很多年没看过电影了。

这也是张金华开办“爱心电影院”的初衷。留守老人们待在村里,几乎没有娱乐活动。有的村子,甚至连一桌麻将都凑不齐。

钱江晚报记者 陈栋 摄

张金华用手比划了一下幕布的方向,调整好小方桌的位置和角度,然后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摆好。一名义工在边上将一卷电线扯出十多米长的距离,从金志云老人家连上电,再配合老人拿来的接线板,终于打通了“最后一米”,投影仪和笔记本都运作了起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