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游记之一 王颖生
镶嵌艺术,是建立在艺术家对镶嵌材料特性的理解上所产生的艺术创造。艺术家对材料的认知程度,决定了镶嵌艺术的水平。镶嵌艺术的材料来源十分丰富,如玻璃料片、陶瓷料片、天然石材、宝石、白玉、贝壳等。目前在中国普遍使用的玻璃马赛克,其材料的半透光性、色彩的饱和度、不同剪切工艺的分块、不同方式嵌块拼接所形成的肌理痕迹、各种料器并置所产生的对比等,都鲜明地向观众昭示着马赛克与众不同的材料特性。
镶嵌壁画与一般的绘制型壁画有很大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材料美感与工艺美感,因此,不应过分模仿或转译绘画语言。它的画稿不应过度追求色彩的细腻过渡,更应考虑到嵌块与嵌块之间的衔接;不应过度追求形体细节的丰富性,而应探究造型的单纯和概括性。对镶嵌壁画来说,作品主体的边缘形态和背景的走向将首先确定画面的整体结构走向,同时,画面中主体对象的具体形体结构又将形成一种具体物象的镶嵌结构走向。处理好两种镶嵌结构之间的关系,做到和谐中有对比,统一中有变化,强调镶嵌作品独特的语言性,才能镶制出画面结构明确,形象生动的作品。嵌块与嵌块之间的连接,要比绘制更加确实肯定,不容含糊,它们之间形成的拼缝也成为镶嵌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语言。马赛克的主要视觉印象——点阵化、碎片化的形成与拼缝密不可分,研究拼缝与嵌块之间的关系,能大大提高镶嵌画面的表现力。
卓玛 徐里
从事镶嵌艺术创作必须经历对马赛克材料本体的研究、规划及改造。目前国内受过马赛克专业训练的壁画家仍然较为稀缺。本次展览无疑从实践层面为中国培育出一批高水平的镶嵌艺术家和技术娴熟的工匠。而展览在高校的巡回展出,更将从高等教育层面影响着新一代的壁画艺术生力军,从而形成良好的壁画创作人才的梯队建设。
伴随着当代中国全面发展的蓬勃生机,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壁画艺术急需绽放时代的光彩,“镶嵌中国”展览体现出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明确了中国镶嵌艺术的价值观,展示了马赛克的新姿态,开拓了一条从学术研究到社会实践的艺术大道。中国的镶嵌艺术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艺术家对材料的逐步深入了解,艺术家与镶嵌材料的互动会更加充分,中国未来的镶嵌艺术将会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倡导在壁画创作中重新挖掘镶嵌艺术的可能性,就是要求壁画家以自己独有的精神认知、图式语言,用马赛克材料加以表现,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中国当代壁画创作中彰显富有中国味道和东方神韵的大国之风。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8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