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搜救人员在大堡子村被3名小女孩到安全区域(图片由四川消防提供)
山洪突袭的夜晚,“四川消防”4个荧光字,在暗夜里发光前行,为被洪水围困的彝海镇大马乌、大堡子村26名村民带来生的希望。在孩子们被一个个背出受灾村落时,他们伏在消防员叔叔的背上,轻声地说:“谢谢消防员叔叔!”
当洪水凶猛、水流湍急,灵山寺温泉酒店被困游客无法自行撤离到安全区域(河对岸)时,一名消防员利用挖掘机臂过去,坐在摇臂中抱住被困小孩,安全护送小孩过河,并成功营救59名被困游客。
在暴雨临城且不断接到警情的情况下,冕宁消防救援力量时刻待命,昼夜作战,每一个点位全力搜救,共营救被困人员170余人,转移受灾群众2350余人。
杜绝因灾返贫,他们是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村里发生火情,立即执行任务!”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几名消防员迅速跑入村内微型消防站,换上专业灭火服,抬起手抬机动泵、水带等工具奔向目标地点,调试好装备进行“火灾”扑救。记者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看到一支由5位彝族小伙子组成的火普村义务消防队员,正在进行一场灭火演练,他们承担起了平日村子防火宣传、遇到火灾第一时间扑救等工作。
在彝语中,“火普”意为“山峰之巅”。“火把节、火塘文化等都是彝族同胞的元素符号。在尊重保留彝族文化的前提下,保障消防安全更为必要。”火普村驻村第一书记曾远旭向记者介绍,以前冬季这里家家户户堂屋里面都有很大的火盆,路边柴火堆垛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小火亡人。为此,大队建立“消防农民夜校”,定期开展培训,进村入户宣讲消防安全知识,手把手教授村民如何发现家中存在的火灾隐患。
2014年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中,火普村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为79户243人,贫困发生率34.8%,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极度贫困村,2019年才实现全部脱贫。原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朱道生介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搬迁群众因火灾致贫或返贫,县消防救援大队党支部与解放乡火普村结对帮扶建立共建党支部,制定共建计划表和消防帮扶路线图。
昭觉县消防救援队大队教授消防设备使用方法
“既要扶贫,也要扶智。”朱道生告诉记者,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增强脱贫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方面和提升村民自防自救能力方面下功夫,出资在火普村建立“微型消防站”,配备灭火器、水枪、水带、手抬机动泵等灭火器材和装备。大队与火普村村支部挑选精壮青年组成义务消防员队伍,每月派人到村上为他们培训微站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初期火灾扑救等灭火演练,让村义务消防员队伍成为村民自防自救的“主力军”。
朱道生介绍到,由于火普村位置偏僻,如果发生火灾等事故,县消防救援大队难以及时到场处置,容易错过最佳扑火时机。通过帮助火普村组建义务消防队、设立微型消防站,有利于将火灾打早、打小。
自从微型消防站和义务消防队伍建立起来之后,2018年到现在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他们返贫,村民的消防防火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火塘取暖,如今不少家庭改用了电暖气,知道了人走断电和灭火器怎么使用,减少了火灾隐患。朱道生对记者说道:“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昭觉消防扶贫‘连心桥’将越搭越多。能让彝区儿女平平安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