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当晚,老杜配合警方做笔录时,还一直打颤。回到家,从不喝酒的他,喝了二两才睡着。老杜感叹,如果不换位,抬棺者中第一个被撞的就是他,自己“是捡回一条命”。
“抬棺爷爷”
76岁的余志甫接到通知,是20日清晨5点半左右。同村村民跑到他家,说他儿子余树明出事了,“被车怼坏了”。余志甫吓得晕了过去。
被撞死亡的余树明余树明52岁,是淮滨县谷堆乡杨湾村人,在事故中死亡。该村有两人在事故中死亡,两人受伤,都是抬棺者。一淮滨县殡葬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抬棺队最早在县城出现,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近十年也在乡村流行起来。人们称抬棺者为“大工”,领头的叫“杠头”。他们自己为吉利,将抬棺称为“抬花轿”。“大工”一般不固定,只要有“杠头”喊就去。最早,抬棺是十几块、一包烟,慢慢上涨到六十块、八十块,再到现在的一百块,加包烟。
抬棺者,基本都是“爷爷辈”,在50岁以上,最大的70多岁。
“他才52岁,在农村正能干,是家里的顶梁柱。没出去打工是因为走不开,上面有老父母和一直跟着这边生活、偏瘫的丈母娘,儿子在外打工,下面还有俩孙。”余树明亲属说。
余树明为家里盖起两座楼房,因为欠有外债,其中一座一直未装修。四年前,余树明花费五六十万,盖起两座小楼,因欠外债未还清,其中一座内部至今未装修。为何一次盖两座?亲属说,因为有两个孙子,余树明“想把孙子的心也操了”。
余树明种有四十亩地,两年前,他开始趁农闲时抬棺,因为活不稳定,每月差不多抬个十几次。没活时,他就跟别人放树,每天一二百元。事发前没多久,他还投资数万元买了台旋耕机,打算帮别人耕地赚钱。亲属说,每年余树明差不多能收入5万左右。
“一百块没挣着,人没了。”余树明亲属说。
一名业内人士介绍,淮滨当地棺材较大,有用拖拉机拉的,豪车运的,或纯人工抬的。(抬棺)最少要16人,一般二三十人。县城费用最低要六千,还有八千八,一万多的。乡村一般两千到四千。不只抬棺,还负责挖坑和埋葬。县城“杠头”利润比较高,乡村“杠头”一次也就赚三四百。
受伤的抬棺者杨传刚家,曾是贫困户。与余树明同村的杨传刚,在事故中受伤,目前正在医院观察。
“他后脑被打个包,身上有些疼。”杨传刚妻子说,事发时,丈夫被横杆打晕死过去,醒来看到余树明在他面前躺着,就喊“救救他救救他”,救护车说救不活了。等他爬起来,看许多人在喊,在找人,后来看到许多人躺在地上,“吓得一屁股又坐到地上”。
被撞身亡的“杠头”老周家,贴满外孙外孙女得的奖状。死者“杠头”老周今年51岁,是张庄乡周空村的,他同村的亲老表也在事故中死亡。老周的父亲,是老一辈“杠头”,四年前,他身体不行了,老周才接了他的班。
因为漏雨,老周在两间旧平房上面,加盖了两间简易房。平房堂屋的两面墙上,贴满了奖状。家属介绍,老周只有两个女儿,奖状都是他从小带大的外孙外孙女的。
今年国庆,老周的母亲去世,大女儿把他接过去住了一段,事发前一周才回家。
“事发前两天,父亲给我打电话,我还叮嘱他注意身体。”老周的二女儿哽咽着说。
将消失的“抬棺队”
事发次日中午,淮滨县下起小雨。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事发地所处220国道路段为双向单车道,不时有货车经过。除被撞裂的大树,事故痕迹已经不在。
国道上,还有身穿反光背心的交通技术人员,在测绘事发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