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版集团推出力作——《脱贫之道》向世界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2020-11-29 08:43:59 作者: 重庆出版集团

“这本书站在客观角度,借助国外专家之口讲述中国故事,更有说服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说,从学术角度来看,该书体系完整、论述严谨;从读者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本好书,书中讲述的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让人感同身受,“向世界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这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中国脱贫攻坚历程值得书写,这本书是近期陆续出版的总结中国扶贫经验的图书中非常有特点的一部。”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说,她在扶贫系统工作近30年,深切感受到贫困地区的变化,“如今走访昔日的贫困村,最直接感受就是村里通了硬化路,有了安全住房,村民的神态变得快乐和自信。”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也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部成功策划的宏大作品。”他说,作品通过8章内容高度概括中国脱贫攻坚实践,这为作品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让人印象颇深的是,作品既努力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又不回避问题和矛盾,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此外,其装帧设计具有国际范,让人眼前一亮。

输出多语种版权

助力共建全球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中华民族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脱贫之道》讲述的一些脱贫故事和重庆有关,展现了重庆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坚定步伐。如,《重庆: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就讲述了重庆打造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重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汪三贵说,过去十几年中,他多次来渝调查研究扶贫工作。“本世纪初,我从重庆经秀山到黔江要花两天时间,如今随着交通设施的极大改善,几个小时就能到。”

“我由衷地为这本书点赞。”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倵瑃说,他在书中看到重庆案例时觉得非常亲切,希望图书内容可以开发成小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和壮丽画卷。

郭晓勇说,希望出版机构继续关注策划后脱贫攻坚时代的选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也有类似看法,“希望这本书可以出续集,期待第二部、第三部与我们见面。”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从出版角度谈了他的建议。他说,《脱贫之道》未涉及出版扶贫的作用,希望后续版本补充出版、阅读助力脱贫攻坚的内容。他还建议,该书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国外传播,重点向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这对世界各国脱贫将有重要贡献。

陈兴芜说,该书已输出俄罗斯、波兰、爱沙尼亚等语种的版权,英文版也在筹划之中,希望通过此书让国内外读者感知中国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成就,以中国扶贫实践助力共建全球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