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韶萌
独家专访首位获得哈佛大学布拉瓦特尼克生命科学奖学金的首位中国人
策划 任华飞 刘惠杰
16岁在实验室里养果蝇研究抗衰老药物,17岁被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命名一颗小行星,18岁成为全球著名的科学家MIT教授Robert Langer实验室里最年轻的科研人员,29岁凭借出色的科研实力和颇具前景的创业项目成为哈佛大学布拉瓦特尼克生命科学奖金的五位获奖者之一,打破了该奖项设立以来中国人获奖者的空白……而这位别人家的孩子,是咱土生土长的洛阳“闺女”白雪霏。“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方向并坚持下去……”近日,远在波士顿的白雪霏通过视频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时,如同邻家姑娘般笑着说。
潜心科研的“花木兰”实验室中绽放芳华
和白雪霏的约访并不顺利,醉心工作的她正值自己药物运输方向创业项目的科研攻坚阶段,几乎24小时泡在MIT的实验室中。视频电话接通之前,刚刚熬了几个大夜的她,拿到了阶段性的数据成果。
“我太想念牛肉汤了……”透过手机屏幕,看到故乡的天空,这位耿直的洛阳姑娘打开了话匣子,眉眼弯弯,平实恳切。
当中国的孩子还沉浸在题海战术,备战高考之时,白雪霏便锁定了“生物医疗工程”这一目标,常常泡在实验室里。彼时,她的举动常常会受到质疑:“一个孩子搞科研是瞎折腾。”而雪霏也是个执拗脾气,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2008年,正在读高二的白雪霏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因课题《南蛇藤抗衰老作用及机理研究》获得了第二名,她的突出表现被美国航天局以"Baixuefei"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Planet No.25045),那一年,白雪霏才17岁。
“从事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和培养直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白雪霏不觉得自己有何过人之处:“这是一条未知却异常艰辛的路。”白雪霏说,除了严谨和自律,做科研需要有勇于试错坚守,“大概我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想证明‘小孩子’也能做科研。”
文汇报之前报道白雪霏时称。"比如,我做南蛇藤研究时得了个'果蝇之母'的绰号。因为当时养了上千只果蝇,每天去喂、观察实验进展。但果蝇的实验周期太长,半年后宣告失败放弃,转用酵母。酵母实验每两个小时观察一次,寒假下大雪最冷时,全校只剩我一个人,晚上和衣睡在没有空调的实验室里,实验间隙跳着脚取暖……"
凭借这份坚守,国内外多所顶级名校向白雪霏投来了橄榄枝,她最终选定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和生物医疗工程专业,在18岁离开祖国到波士顿求学。
白雪霏在结束了MIT学业并且在咨询、投资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成为了全美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学生,并在今年顺利的拿到了MBA学位。 2020年7月,她又凭借出色的科研实力和颇具前景的创业项目成为哈佛大学2020-21年布拉瓦特尼克生命科学奖金的五位获奖者之一,打破了该奖项设立以来中国人获奖者的空白。
三十而“励”在实验室中乘风破浪
实验室中走出的姑娘,在商界也成了“传奇”。从麻省理工毕业后,白雪霏跨界分别前后进入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和贝恩资本私募股权公司工作,这也顺其自然的帮助她在哈佛就读期间连续两年担任全美最大的投资峰会-哈佛投资峰会主席。要知道这个峰会的座上宾包括黑石集团苏世民,Facebook天使投资人、IDG资本合伙人Jim Breyer。
通常,人们会认为学术研究人员变成企业家有点可惜。但白雪霏认为,借助市场化,是将科学转化为拯救生命和改善生活发明的有效途径。这也让她完成了从科研学习、参与科研、资本运作到推向市场的涉猎和尝试。 “做了这么多看似毫无关系的事儿,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经历得越多,才发现自己知道得越少。”白雪霏这么说。
“希望最前沿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切切实实地惠及普通老百姓。”正是白雪霏身上的这份使命感,又让她重回实验室。“当你有选择别人认为光鲜亮丽、收益颇丰甚至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职业和发展方向时,其实你会更明白自己最钟爱的是什么。我热爱科学,我喜欢发明创造,我需要为了我的理想回到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