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考研,这是一道主观题

2020-12-26 08:01:07 作者: 考不考研,这

377万,这是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再过几天,这一支浩荡大军就要奔赴“战场”了。

此前,曾有音讯说,本年报考人数为422万。现在忽然少了45万。交际媒体上,不少报名者欣喜若狂,“又少了很多竞争者”。

也有人敞开发散性思想,将之解读成,人们对读研的追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学历焦虑减轻了。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你有学历焦虑吗”在微博上,霸占了好几天的热搜,已经有3亿多的阅览量,2万多的评论量了。

细品网友们的留言,有人认同“学历决议命运”,有人用举动证明了“才能高于学历”,但遍及的一致是:当今社会,学历是很重要的。假如能够,人仍是应该寻求更高的学历。

读研,是调查学历焦虑的一个窗口。

近几年我国的考研人数,二零一八年是238万,二零一九年是290万,二零二零年是341万,2021年是377万。涨幅最大为52万,最小也有36万。能够预见,这样的涨势,未来几年还会持续。

站在个人挑选层面,关于为什么读研,一个说法是,为了推迟作业压力。得供认,这是一部分人的心态,它背面的逻辑是:我眼下找不到满足的作业,提高学历后,会简单些。这种主意纷歧定是对的,但关于特定语境下的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害处,值得一试。

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考研人数增加,更不是坏事,它是教育事业在开展,社会全体开展水平在提高的体现。咱们的祖辈、父辈们从前求而不得的受教育时机,现在咱们能够冲一冲,这是年代赋予咱们的“大确幸”。

尽管咱们喜爱戏弄一些网站和交际媒体营造出的“人均985”现象,但现实是,我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只占大约4%;9亿多网民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也只要8.8%,提高空间还很大。

有一些刻板认知,也有必要说清。

比方,高学历当然不用定等于人才,但确实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维度。

比方,研究生越来越多,会不会导致“学历价值降低”?我的了解是,学历的成色,要害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更合理的学科规划、更高水平的学术练习、更严厉的结业把关,都能够让研究生教育“保值”乃至“增值”,学生数量对研究生培育质量有影响,但没那么大。

所以,我想对这届考生和未来有意读研者说,确认了就尽力去做,不用介意他人的眼光和不同的声响。

在作业之前,我从未想过要考研。由于实习时,我就清晰了喜爱的职业和岗位,也知道不读研就能够够到。现实也是如此。

但在作业的第一年,单位里研究生“环伺”,一度让我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后来一想,才发现,这种想法更多是一种虚荣心,也就抛弃了。

但我依然很敬仰那些作业后,在职读研的人。

他们中,有些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本科结业就要出来赚钱,有了经济基础后,想补偿惋惜;有些是在作业中遇到瓶颈,想持续进修提高自己,更好地在职场大干一番。不管哪种,都挺好。

社会的多元,有途径的多元,也有方法的多元。不同的挑选,铸造了共同的个人。当然,提高自己,也非考研一途。在作业中磨炼,在与优异者的触摸中学习,在社会中去探究,都能够堆集常识和才智。没有对错好坏,只要合适与否。

今日,“四战”考研的赵同学上了热搜。尽管一度泄气,但他说,不在乎他人的观点,不懊悔挑选这条路。这份坚决,让我看到了年轻人的清醒。

是的,考不考研,是一道主观题,它是个人实在的希望和实践需求。读不读研,都要安排好自己的日子。最怕你想不清楚,又什么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