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史诗《紫禁城》上海首演,90后为600岁紫禁城献礼

2020-12-31 10:41:14 作者: 民乐史诗《紫

“故宫的感觉出来了。”“90后作曲家值得等待。”“音乐是活动的修建,修建是凝结的音乐……”

表演现场

在故宫博物院特别支持下,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年留念活动之一,十二月30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原创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从作曲家李博禅到导演、舞美、灯火、多媒体规划,《紫禁城》的主创团队均为“90后”。他们从今世年青人的视角动身,用民族乐器、民族音乐,为600岁的紫禁城献上了贺礼。

表演当晚,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特地赶到上海,到会了《紫禁城》的首演。当晚的音乐会还经过腾讯艺术直播,收成了30万人次的点击观看。

音乐会由五个华章组成:榜首华章《东方奇观》,民族管弦乐与合唱全景式出现了紫禁城;第二华章《中华礼典》,陈旧的编钟叩响悠远的金石之声,华夏礼乐翩然而至;第三华章《卉木拾音》,弹拨乐与乐队表达了木结构修建的灵动与精巧;第四华章《风雨沧桑》,管子与乐队回望前史,叙述了紫禁城的年月沉浮;第五华章《文明之光》,在民族管弦乐与合唱中面向高潮,帝王的紫禁城现在已经成为公民的紫禁城。

每一华章之间别离插入了幕间曲《春》《夏》《秋》《冬》: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银杏,冬有雪,以四季轮转的方法,诠释紫禁城的时节之美和生命张力。

“在我眼里,紫禁城首先是一个心中的小家,一起它又是我国的咱们、是国际的咱们。所以我把目光从小放到大,期望把帝王的紫禁城变成公民的紫禁城、再变成全人类的紫禁城这样一个进程展示出来。”李博禅如此阐释创造理念。

“故宫的感觉出来了。”“90后作曲家值得等待。”“音乐是活动的修建,修建是凝结的音乐……”榜首声音符奏响后,观众们纷繁宣布弹幕感叹。

除了乐声动听,音乐会吸睛的还有舞美规划:舞台上没有直白地运用紫禁城的实景图片,而是提炼出象征性的文明符号——古建房顶设备时而聚合、时而分隔,时而金黄、时而雪白,营造出千山万壑、古楼明月等不同景致;幕间曲《春》《夏》《秋》《冬》经过变幻的多媒体印象,展示出四季的唯美;金水桥由舞台延向观众席,似乎往前几步,观众便能踏入紫禁城的国际……

“‘90后’对传统文明的爱特别直接,可是又不庸俗。”榜首次看到舞美规划时,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便不由得慨叹,“他们没有程式化的东西,对多媒体的运用其实十分节约,也比较笼统,可是成功地让静态的修建和动态的音乐结合,我特别喜爱这样的表达方法,很高档。”

表演当晚,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也才知道,主创团队是“90后”,“600年的紫禁城关于前史来说还很年青,我也很猎奇,‘90后’们究竟怎样看待这600年,他们又是怎样用音乐言语来描绘、来展示这600年,这种展示对他们的同龄人又会发生怎样的共识。”

两年前,上海民族乐团就有为紫禁城打造一部原创民族音乐著作的主意,“紫禁城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结晶,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优异符号,而今世故宫又是那么充溢构思和魅力,展示出的是陈旧中华的青春活力。”罗小慈说。

“民族音乐和紫禁城的修建、文物相同,滋补生善于数千年的文明沉淀中,在文明调性上是高度符合的。用民族音乐的言语来展示紫禁城修建的美以及传统文明的美,是一个新的测验,又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主意。咱们是相互挑选的一个成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