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收藏市场还有一种投机炒作的现象,有庄家轮番对有一定存世量的品种进行炒作,带动和吸引了许多散户跟风,形成一种个别存世量并不少的种类一下子变得特别紧缺,价格异军突起;比如目前的三,四套人民币(尤其是纸币的整刀货)和部分纪念币、纪念钞,庄家将货大量囤积起来,有的炒作者相互制造买卖假象,诱导一般散户跟进,然后将手中的货高价出售出去,从中牟取暴利。收藏市场也存在着与资本市场同样的人为操控的潜在风险。比如字画方面的古代的卖不过现代的 ;现代的卖不过当代的;已故的卖不过健在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国家的投资市场这种现象比较多见。我们一般人靠节俭的钱满足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千万不能被人家给忽悠去了。当然稀少的品种因为收不到量,无法做到垄断货源,他们也炒作不了,我个人认为这种炒作游戏是庄家大款们玩的,一般收藏爱好者不宜跟进。不要看到市场价格的上涨了多少,许多时候这只是一种泡沫和假象,这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传到自己手中人家的鼓停了怎么办?因为这击鼓者就是人家炒作的庄家,停与不停是人家说了算。
像前些年的邮票和流通纪念币就是这样,不少人后来被牢牢套住,至今都没有解脱。我只相信物以稀为贵才是市场最基本的道理,,虽然市场经常出现不合常理的现象,但这应该是中国的收藏市场尚不成熟的表现。我们要有自己的头脑,要透过市场乱象看到其本质。 只有理性收藏,保持良好的收藏心态,收藏爱好才会健康又稳步地进行。
这些年来我看过许多藏家的藏品,有不少非常成功而且上档次的藏家, 他们占了起步早的先机,确实“淘”到了许多好东西,捡了不少漏。但是,也有一些人买了许多所谓的“古物”,真正达到精品的则甚少,相当一部分是有毛病的古物垃圾。这些都不说,可悲的是还有人买了一屋子现代低劣的仿品,还不轻易让别人看,自我感觉很好,特别自信!你要是怀疑其藏品的真伪还听不进去,比较反感。加上我看到他们太投入了,藏品都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也就不敢轻易道破他的美梦。只好含含糊糊地应付一下,不敢表明态度,有时只有相机委婉地劝谏几句。从他们的介绍中可以知道,绝大多数都是吃了贪便宜,捡大漏心态的亏。怕失去买到精品的机会、与发财失之交臂,抱着撞大运的心态买东西,还有人一开始就追求大名誉品,珍稀品,买了几套文物,古玩方面的图录、典籍,按图索骥,对号入座。孰不知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此做几乎与白痴无异!甚至有人买东西时认人,对于他相信的人就一般不怎么细看。有的明白人因种种原因对别人的藏品,无论真伪好坏一概都连连道好,听多了奉承的话更加飘飘然了!更加陶醉在井底之蛙的美梦中!
收藏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我认为
第一:不要孤注一掷,抱期望过大,一般人只要能做到保值、增值就不错了;不要奢求一夜暴富。
第二:收藏要从常见品开始,在收藏的初期阶段,目标应该定位在寻找感觉、锻炼眼力、积累知识、厚积薄发。
第三:尽可能多结交一些有较高层次和人品的收藏朋友,多向他们虚心请教。买东西时不要理会各种出处来源的叙述或故事,不为任何表面现象所动,什么时候都要排除外因的干扰,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东西,就是失去了捡漏的机会也没有什么好惋惜的,这是自己眼力和知识还不够用的原因。同时,一般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的要么就是假的;要么是做了手脚的(如后开工、改造拼接等);要么来路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三思而行,切不可贪便宜吞下这带勾的“鱼饵”。一见有漏就失去了理智和冷静,这样往往就会吃“药”“走眼”,就会遭受损失,到后来后悔莫及!这样反倒搞得人很累,很纠结,也就失去了玩收藏可以怡情养性的意义了。鉴别古玩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见得多,只有见得多才能识得广,文物鉴赏是属于标本学范畴的,实战经验显得最为重要,不但要将真品的各种特征工艺熟记于心;还要把目前最新仿品的面目特征也要清楚地掌握,并且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人;只有经常在市场的风头浪尖上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