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禁外放"首日 有人制止的更有底气了 而有人却担心...

2020-12-02 08:00:29 作者: 上海地铁"禁

还有市民建议:(手机外放的人)完全可以塞个耳机。

一位小哥表示: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就不应该外放。

执法人员就发现一名老人

坐在站台椅子上外放越剧

上前劝阻后,老人关闭了视频

“我年纪大了,耳朵不灵

平时放大声一点才能听到。”

老人还表示

对地铁禁止外放的新规并不知情

“现在知道了以后肯定会注意,

有规矩我们就要遵守!”

对此,法律专家表示,

《乘客守则》就是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

构成要件之一,完全具备法律效力。

把“手机不外放声音”纳入《乘客守则》,其实就是把公共空间里的一个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律义务,不仅可以避免极个别人过于自我而产生的破窗效应,也不用担心因为柔性执法而产生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 陈越峰 :执法人员进行执法的时候,如果(乘客)不配合甚至阻挠,就可能会触发《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适用,就是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了,所以我觉得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执法体系的闭环,就有了柔性和刚性两套手段。刚性的这个部分它是隐而不发的,但是在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它可以有非常好的一个示范作用。

上海地铁的行政执法部门也表示,借鉴了地铁禁食在推广时期的成功经验,此次手机不得外放声音的执法模式也会有秉持劝导为主,不直接处罚,但保留刚性执法的措施。

事实上,除了地铁车厢以外,高铁近期也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推出静音车厢,要求乘客打电话、看视频佩戴耳机,甚至是避免婴儿的喧哗等等。法律专家认为,目前上海所执行的《乘客守则》和执法模式也将给未来其他公共场所的规范提供宝贵经验。

目前的地铁执法以宣传和劝阻为主,

发现劝阻不成、态度恶劣的乘客

将移交轨道警方处理。

此外执法人员会不定期不定时

在车厢和各站点巡视。

如果乘客发现不文明行为,

也可拨打地铁监督热线

64370000进行反映,

就近车站的服务人员

都会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不论如何,此次新则的出台,是从制度层面约束乘客们的行为,而一个文明的公共空间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守护。

部分来源丨东方网、新民晚报、周到上海、021视频、网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还有一位张阿姨表示,听见别人外放声音觉得很烦,有时候年纪大的人身体不好,再听到很吵的声音会觉得很心烦。

还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爷叔,认为这种行为“缺乏教养”。

整个上午,所有的运营线路中,

各执法单位发现并劝阻了

19名类似的乘客。

上海轨交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执法人员曹正辉表示:“通过宣传,一部分乘客对新规有所了解,大家还是比较配合的。”

不过,也有乘客担心,

面对以劝导为主的柔性执法,

是否会出现极个别的人,

执法人员一走又重新打开外放功能,

这样一来,

《乘客守则》就又成了一纸空文。

乘客:既然出了规定,肯定要执行到位。要不然不就变成空谈了吗?

乘客:如果不遵守的话,可能会受到金钱或者信用等方面的处罚,那肯定能起到一个督促的效果。

乘客:我是觉得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被发现后跟经济处罚挂钩,大家的切身利益被触动的话,受教育的感受可能就更直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