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收藏品#拍卖#上海收藏
首先上场的是使用化名、冒充某拍卖公司业务员的刘某等人,他们根据李某提供的电话,向老年群体拨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有藏品,随后为其藏品虚高报价,提升其期待值,并表示会为其寻找买家。
随后,由张某冒充的上海老板登场。张某会向客户表示愿意按拍卖员所报高价收购其手中藏品,但需要客户帮其寻找一种市面上少见的“玉制品”,并愿意花高价收购。满怀期待的客户,为转卖手中藏品便会向拍卖员说明该情况,拍卖员则先行答复双方分头去找,后期便会向其介绍由李某扮演的某玉文化中心的销售人员,或是由李某直接通过看似“群发”但其实是定向投放的短信联系客户,声称有“玉制品”需要出售,而其中就恰好有上海老板所需的那件藏品。
当客户与李某取得联系后,就到了骗子收网的环节。在这最后阶段,犯罪嫌疑人会使尽浑身解数诱使客户从李某处购买该“玉制品”:上海老板“强调”没有该件“玉制品”便不会与客户交易手中藏品;拍卖员肯定上海老板的说法,另一方面也会表示可以与客户合伙出资,共同分得利润,做足客户的思想工作;而李某则视客户情况以会员或一口价等名义,将定价调整至客户可接受的范围。
今年10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利用收藏品诈骗的案件。
本版文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