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坑老人的藏品骗局手段在升级

2020-12-03 09:24:03 作者: 专坑老人的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藏品诈骗案件手段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直接欺诈,到包装虚假的“拍卖会”及提供“售后服务”掩盖犯罪事实,再到利用不易作价的当代书画作品虚构其升值空间诱骗老年人购买收藏,又到如今……

这场连环局的“演员”

还有收藏家经销商

电话里,虚高报价并声称为客户寻找买家的拍卖员,是怎样成了带货“中间商”?“身价不菲”的上海老板,为何不满于客户手中藏品,非要让其寻找另一件特殊“宝贝”?藏品诈骗又出新花样,目标仍是老年人。近日,北京海淀检察院揭秘这种新骗局。

检察官介绍,本案犯罪团伙内部均系亲属、朋友关系,在李某的指挥下,团伙成员分饰三角:帮助客户转卖藏品的“拍卖员”、意在收购客户藏品的上海老板、以及出售“玉制品”的经销商。

首先上场的是使用化名、冒充某拍卖公司业务员的刘某等人,他们根据李某提供的电话,向老年群体拨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有藏品,随后为其藏品虚高报价,提升其期待值,并表示会为其寻找买家。

随后,由张某冒充的上海老板登场。张某会向客户表示愿意按拍卖员所报高价收购其手中藏品,但需要客户帮其寻找一种市面上少见的“玉制品”,并愿意花高价收购。满怀期待的客户,为转卖手中藏品便会向拍卖员说明该情况,拍卖员则先行答复双方分头去找,后期便会向其介绍由李某扮演的某玉文化中心的销售人员,或是由李某直接通过看似“群发”但其实是定向投放的短信联系客户,声称有“玉制品”需要出售,而其中就恰好有上海老板所需的那件藏品。

当客户与李某取得联系后,就到了骗子收网的环节。在这最后阶段,犯罪嫌疑人会使尽浑身解数诱使客户从李某处购买该“玉制品”:上海老板“强调”没有该件“玉制品”便不会与客户交易手中藏品;拍卖员肯定上海老板的说法,另一方面也会表示可以与客户合伙出资,共同分得利润,做足客户的思想工作;而李某则视客户情况以会员或一口价等名义,将定价调整至客户可接受的范围。

受到蛊惑的客户在这三方软硬兼施的“包围战”中往往难抵诱惑,败下阵来,通常会支付数万元购买该“玉制品”,而上海老板最后拖延交易,直至客户最终放弃或是直接失联。

今年8月,公安机关将该犯罪团伙在异地抓获归案,据李某交代,其诱使客户花费万元购买的“玉制品”实际系碳酸石材质,进价千元左右。

检方目前以涉嫌诈骗罪,对李某等8人批准逮捕。

虚假拍卖会上

一个外国人“豪掷500多万”

近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警方转战多地,成功打掉一个以假艺术品诈骗老年人的犯罪团伙。被骗的老年人中,甚至有人被骗走80多万。这些老年人为何会上当?犯罪团伙儿是如何做的局?

从2020年7月下旬以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先后接到80余位老年人报案,称花了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从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购买了“收藏级别艺术品”。据了解,刚开始,这家文化公司先以免费领取礼品来吸引老人到公司了解情况。

受害人朱女士表示:“在他们公司就有接待员,会给我们介绍他们公司的藏品,还会发礼品。礼品有时候是一包枣子,有时候是一袋面,有时候是一小盒菊花。”为了免费拿礼品,老人们也是天天到公司,听推销人员讲解。朱女士说:“一个藏品的标价是19800元,卖给我们是15800元,这个公司的人说这一套一年以后要给我们拿去拍卖,拍卖就是8万多,所以我相信了,就买了。”

除了免费领礼品,诈骗分子还以免费旅游的方式,邀请老人们到邻近城市旅游,顺便参加他们公司举行的“藏品”拍卖会。在拍卖会现场,老人们发现,台上不仅有“领导”参加,还有“公证人员”。

“一场拍卖会有三四百人。”受害人张女士表示,“拍卖会上一个外国人拍卖了一个鼎,500多万元,现场就做了公证,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个公司是真实的。”拍卖会上热烈的气氛,让许多老人中招。“参加拍卖会回来以后,我买了20多万元的产品。”张女士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