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在梨园,一半水墨间,来这个沙龙细看京剧老生李军的书法人生

2020-12-03 09:59:49 作者: 一半在梨园,

图说:李军书写《明白》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读书破万卷,自带书卷气

走入积庆堂,正对着就是李军临摹颜真卿的《自书告身贴》。回忆和书法结缘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李军还在山东京剧院,那时候演戏的机会少,仅20多岁血气方刚的他,受原山东省话剧院院长、山东省书画协会会长沈凤波的点拨,初识书法艺术的魅力。

而真正让李军沉醉于书法世界的,是父亲的好友欧阳中石。提起这位不久前才辞世的书画大家,李军充满深情:“我与欧阳先生相识40余年,情如父子。”因时常跟随其身旁照顾,李军时常目睹先生练字,如何运笔、用墨,受益匪浅。”

图说:李军临摹颜真卿的《自书告身贴》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恩师茆帆也是李军书法人生中重要的领路人,他是第一个鼓励李军办书法展的人,也是第一个给予他打击的人。李军最初为展览挑选的七八十幅作品,被茆帆严格挑选后仅剩不足三分之一。此外,他还要求李军“真草隶篆”都拿下:“既然是要展出给人看,自然要求更高!”

1996年,李军进入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他愈发感觉自己的不足:“那时候真觉得自己积淀太浅,愧对先贤。(我)意识到要刻画好人物,光依样画葫芦照着老师演不行,还得了解所演人物的文化背景、所生活的历史时代,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你要浸润进去,入了戏,才能演好人。”

图说:李军展示他的书法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建伟的指导下,李军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毕业论文《行腔艺术和道家精气说》。阅读经史子集、研习书法,让他对舞台人物的解读更为深刻,“回炉锻造”后再登台,观众都说,李军的身上有了书卷气。

甘心当绿叶,努力“传帮带”

展览正厅右手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高洁清声”引人瞩目,这四个字代表着李军对京剧艺术的追求。在他看来,要唱好戏最重要是心里干净、没有杂念、静得下来。“高洁”是指品格高尚、心中澄净,“清声”则是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演唱中的纯粹。

图说:李军在介绍“高洁清声”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值得一提的是,和去年书法展展出的作品多为“唐诗宋词”不同,此次展品中还有不少人生格言,都是李军平时“攒”下的诙谐又耐人寻味的感悟。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聚首,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离别。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而是遇见你才给了我最好的时光。”这幅字是李军在布展前夕写下,回顾自己走入书法世界的几十年里,无数师长、同辈、好友给予他指点和支持,“虽然很多已故的师友无法参加这个展览,但我明白,正是遇见了他们,才成就了今日的李军。”

记者手记丨承载着祝福的“漂流本”

11月29日,“半 树梨花”开展当日,也正是李军的生日。当日一早,便有粉丝在群里喊话李军,“特别的生日礼物即将送到!”

图说:“半 树梨花”开展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我真没想到是这么特别的一份祝福!”李军拿到那本辗转了大半个中国的“漂流本”时,瞬间泪目。厚厚的“漂流本”里记录着百多个粉丝的祝福语,那些可爱的贴画、还有他直播时的截图、为他设计的卡通形象……细细翻看,最小的粉丝不过9岁,笔迹稚嫩;最远的祝福来自西藏,能闻到高原的气息。

原来,在李军的戏迷粉丝群里,这一接力计划自半年前就启动了。因疫情的原因身处全国各地的粉丝无法聚首,就通过快递的方式,每个人在“漂流本”里写下祝福,算好日子,刚好在11月29日这一天抵达上海,抵达李军的家。

图说:戏迷为李军准备的“漂流本”

“漂流本”里,有粉丝写道:“虽然没有其他人画得好看,但这包含了我对您的爱!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有一大群虎豹崽子都无敌爱您,您是全世界最棒的叔叔!”也有粉丝为其设计了彩色条纹衫,温馨嘱咐:“本命年,要穿自己的衣服。”

李军说:“这些戏迷、粉丝,大多都是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他们能通过我了解京剧、了解老生这个行当、了解我们传统文化之美,能做这样一个桥梁,我深感荣幸。”(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