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哨兵”守护一方百姓安宁

2020-12-05 05:19:46 作者: “数字哨兵”

除此以外,该系统还大大提升了预警时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时段为24小时(当日20时至次日的20时),每天15时,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黄山市气象局准时开展气象风险预警会商。通过开展实时定向预警,既检验了气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更是将预警时效提升至1小时,甚至可以根据强降雨情况,通过人工介入,借助风云四号卫星每10分钟更新一次的雨量信息,及时捕捉局地短时强降雨,做好30分钟定向预警或调整预警等级,及时针对定向预警区域采取防灾工作。2019年7月16日,黄山市未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值班人员通过实时定向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徽州区洽舍乡突降大雨,立即向洽舍乡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发布了黄色预警,要求按照防灾要求积极应对。40分钟后,洽舍乡长潭村车门滩组罗新教户发生滑坡,因预警及时,措施得力,未造成人员伤亡。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开展实时定向预警工作以来,黄山市共发布1035次定向预警,发布乡镇2754个/次,发布定向预警信息16万余条,曾多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今年入梅以来,黄山市持续遭受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为历史罕见,致使该市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洪涝灾害。截至目前,全市共接报小型地质灾害灾险情474起,直接经济损失1819.1万元,紧急转移群众911处2892户6573人,其中提前转移714处2557户5702人,成功预报13起,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记者在胡本银老宅看到,滑坡的山体已经将房屋整体掩埋,泥土中露出的瓦砾、破碎的家具,似乎印证了那夜的惊心动魄。据胡本银回忆,7月5日,汪家桥村村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一起来通知他,根据上级的预警,那两天可能有暴雨,他家老房子后面就是山坡,存在滑坡被埋的危险,让他们赶快搬离。

“如果不搬,我俩命就没了。”胡本银心有余悸地说。汪家桥村委委员翟德玉向记者介绍,7月5日,他的手机上收到地灾定向预警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黄山市三口镇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按照规定,群众必须要提前撤离。于是,他就上门劝说胡本银,好说歹说,终于把他劝走了。

吴向阳告诉记者,该镇共有4个地灾防治重点隐患点。7月3日开始,镇里就接到黄山市发布的地灾黄色预警信息,镇里开始安排劝说村民转移。由于胡本银的老房子不再适宜居住,经规划、协调后,在村里为老人新建了房子,总共41平方米,花费7.5万元,费用全部由镇、村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老两口不用花一分钱。

侯捷告诉记者,针对小气候无法准确追踪的特点,黄山市充分发挥实时定向预警系统“大数据”作用,用好用活群测群防“笨办法”,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黄山市共发布实时定向预警804次,预警乡镇2390次,发送预警信息15万余条。特别是7月5日~7日,该市部分地区遭受50年一遇强降雨,其间共发布实时定向预警91次,预警乡镇328次(红色预警20次,预警乡镇54次),指导乡镇对382处3332人进行了紧急转移。其中,徽州区洽舍乡洽舍村高峰组等9处在转移人员后发生险情,房屋被损毁。因预警及时,转移迅速,避免了18人伤亡。

同时,黄山市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群测群防,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创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模式,增强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能力。全市139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落实了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830人),并逐点填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10818份。截至目前,黄山市共开展宣传培训42场,参训人员1987人,发放材料万余份;开展避险转移演练20场,参演人数11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