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2月6日报道:如何在“四史”学习教育中,讲好红色故事、发掘红色资源,讲好大学生们身边的故事?正值中国国际金融学科创始人陈彪如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一场由学生党员们共同筹备的微展览《笃学为国:经济学家陈彪如的教育情怀》正在华东师范大学经管书院社区举行。
忆史溯今,追寻足迹汇聚展品
1984年12月,74岁的陈彪如教授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总是谦虚地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过了平凡的一生。”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师大学子走进大师,了解学科发展史?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的多个学生党支部联合策划筹备了《笃学为国:经济学家陈彪如的教育情怀》微展览。
从前期策划选题、展品搜集整理到后期布置展示、讲解服务,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党员们从头绪纷繁到胸有成竹,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跑档案馆复印证书,逛孔夫子旧书网购买著作,设计制作展架、联系展柜、制作视频。从档案馆捧回展品原件进行复印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些材料早前是陈彪如先生委托其学术秘书周洁卿教授转交给学校的,并附言“以方便师生查阅,希望对后辈有所帮助”。
为了让整个展览内容更为丰富立体,策展团队采访了陈彪如先生的学术秘书周洁卿教授,并摄制了微视频在展览中播放。周洁卿说,“经济系刚成立的时候面临教师和教材缺乏的困境,但时任系主任的陈老先生一直强调:我们培养学生绝不能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教材就随便给学生上课,耽误学生发展”。陈彪如先生不仅利用自身影响力广纳教学人才,向人民银行请来周祥生先生为学生教授金融方面的实务知识,还制定学科培养方案、设定课程和编写教材,全力以赴培养人才。
学史明志,致敬大师聚力学科
展览按少年时代、革命青年、负笈西学、学成归国的脉络梳理了陈彪如先生的生平事迹。虽是微展览,但展品图文并茂,呈现了陈彪如先生在开创中国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先河、创立中国国际金融学科体系和服务国家改革实践等方面的部分成就。
展览中展出了陈彪如先生的工作生活照,荣誉奖状、社会职务聘书、重要书信题词等。其中,有一张证书为1992年“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为《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这是陈彪如先生带领世界经济研究室就汇率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结合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和各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提出改革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具体建议,相关工作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避免汇率风险提供了决策依据。
除了陈列部分较为珍贵的版本图书,陈彪如先生编著、译著、主编的书籍、刊物、教材等二十余本都为开架展览,供师生翻阅。其中《国际金融概论》一书,为陈彪如先生受国家教委委托编写的教材,该书荣获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两年内四次重印,直至今日仍作为国际金融学科的经典教材使用。
展览讲解志愿者均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除了背诵讲解稿外,讲解志愿者们反复试讲力求达到最好效果。团队核心成员、本科生党员王雪怡表示,此次微展览中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展品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与编排,希望能够给同学们带来难忘的观展体验,了解金融学科发展史,更热爱所学专业和学校。
据悉,目前已有千余名师生前往观展。明年逢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党委届时还将建成“陈彪如学术成就陈列室”、出版彪如全集、录制专题纪录片,系统回顾陈彪如先生的学术成就,梳理金融学科发展史,推动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