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不住的村庄人情往来:看似平衡账,实际都在亏

2021-02-05 12:09:05 作者: 刹不住的村庄

挨近新年,跟着外出务工人员连续返乡,村庄又热烈起来。鞭炮喧嚣中,积累了近一年的各种宴席敏捷成为乡村生活的主旋律。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来深化某中部省份一个村考察发现,礼尚来往的宴席看似一笔平衡账,实际上家家户户都在亏。难以停下的情面来往已成部分乡村家庭沉重担负。

连摆四天的戏台

锣鼓轰动,鞭炮冲天,在响彻云霄的喧闹中,村里一位白叟逝世后的悼念宴开端了。面带戚色的后人们身着孝衫,一边克制心里的伤痛,一边款待前来的亲朋。不多时,灵堂对面公路上就散落了近百米长的鞭炮纸屑。

当晚,请来的一个民间哭丧演员班子开唱。鞭炮、丧乐、哭唱,从天刚擦黑一向继续到清晨三点。“要是把子女们唱感动了或是听着顺耳,就得给钱。”一位乡民说,演员班子会依据雇主的家境按两种方法收钱,家境较好就依据子女论人收钱,假如家境一般就按照班子人数每人一晚200元左右实施包干。这位乡民说:“最少唱4个晚上,总共至少给4000元。假如是家庭条件好论人给钱,把大儿子一次唱哭了或许就给上千元。”

记者考察的村庄曾是一个山区深度贫困村,犁地有限,土壤浅陋,勤劳的乡民们只能从土地里刨出淡薄的收入。这些年经过精准帮扶,全村完成了整村脱贫。可是,因为扶贫工业起步不久,村子里近半青壮年劳动力仍以外出务工为首要收入来历。

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本年的婚宴比从前少了许多,并且从简处理。但这一天,虽然下着雨,一大朝晨就有两个婚车车队从村部门口经过。站在村口的大众对此已层出不穷。一位乡民说,平常办婚宴人都聚不齐,情面钱也就收不了多少,“就赶在过年前都回乡了,抓紧时间把宴席办了”。

看似平衡账,咋算都吃亏

在许多乡民心中,巨细宴席的情面来往似乎是一笔平衡账——这次送出去的礼金,下次就会如数还回来。但当他们细心策画起来,却是一个咋算都吃亏的局势。

64岁的乡民老宋每年的情面礼金开支都在一万元以上,前次家里筹办宴席仍是儿子2015年买房,总共收了不到3万元礼金。可是这几年他参与各类宴席,已连续开销礼金挨近6万元。老宋说:“年年在开销,费用越来越高。整体算下来,实际上是亏了,并且亏得远了。”

不仅是参与宴席的人发现自己在亏钱,连举行宴席的人也发现,多年下来其实是“赔了本”。另一位乡民算了一笔账,上一年孙子成婚办了一次酒席,总共摆了18桌,每桌支交给酒店630元,额定还买了60多条单价230元的卷烟用于款待。乡民宋先力回想,上一次举行宴席是10年前,每桌花费只要150元。他发现,这两次宴席刨除烟酒开支和给酒店的费用,其实并没有剩余多少,更何况10年间已按照每年大约五六千元的礼金总额在往外掏钱。

在看似可以敏捷攥在手里一大笔钱的引诱下,部分人将举行宴席当作敛财的手法。有村干部向记者泄漏,这几年呈现了谎报在县城买房而举行宴席的状况,其实亲朋好友都知道宴席召集人并没有买房,仅仅打着买房的幌子收礼金,但世人不好意思说破。所以,“宴席照旧举行,礼金照旧收取”。

办宴席收礼金的风俗好像紧紧咬合的齿轮一般,有礼金来就得有礼金出去,反之亦然。在许多乡民潜意识中,以欠礼金为外在体现的“欠情面”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所以,这种“礼尚来往”就变成了刹不住的车,构成一种恶性循环。

传统礼仪亟待新鲜文明

造访过程中,许多乡民虽然表达了对这种情面来往导致担负的不满,却也都以为举行宴席发挥了拉近间隔、加深了解、调解纠纷的光滑乡下爱情的效果。但他们也发现,当下大办宴席客观上已构成污染环境、糟蹋粮食等负面效果,等待能将传统礼仪变得愈加新鲜文明。

每次村中举行宴席时,响彻云霄的鞭炮声已成乡民们不得不忍耐的噪声污染,尤其是今夜点燃的鞭炮简直让邻近大众一夜无眠。待到宴席散去,满地纸屑又随风扬撒,变成一车车废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