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不歇 守护水稻良种“前半生”

2021-02-15 11:58:38 作者: 365天不歇

图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试验室的科研人员 新民晚报记者马亚宁/摄

当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吃着团圆饭时,坐落北翟路2901号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试验室也灯火闪亮,十几位新年不离沪的科研人员团聚在这里。仅仅,我们团团围住的不是热火朝天的美味佳肴,而是一个个玻璃试管,一个个培育瓶,一盘盘培育皿。洁白透亮的玻璃器皿里,生长着一株株碧绿挺立,却细若发丝的水稻麦苗。它们正是每一口香馥馥米饭的前半生,守护着它们的试验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灯火通明。

“你看,这株水稻的抗旱基因分子符号物表达在细胞核里”“在这片烟草叶里,闪耀绿光的便是某个高产蛋白在表达”……坐落中心二楼的一间试验室里,紧锁的窗布隔离了这座城市弥漫着的新年烟火气。三位没有回家园春节的青年博士身着白大褂,正凑在一台电脑前面,专心致志讨论着银幕上刚刚成像的科研植物“CT片”。这个新年假日,几位博士生活节奏出奇地共同,年夜饭聚在一起吃个食堂,“春晚时刻”就泡在试验室里。其间一位熊博士是湖北人,上一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分,他闷在武汉家里无法返沪,长途坚持着严重的科研项目;今年新年,新冠疫情还在,他又闷在上海试验室,仍然进行着和上一年相同的研讨课题。

关于水稻育种来说,两年做着同一个试验,实在太正常了。“十年磨一剑”便是日常实在。“所以,育种科研更需求每日必争。”试验室负责人陈亮不无慨叹地说,传统水稻栽培是靠田间地头的“看功夫”,凭经验看哪株水稻长得高长得壮,哪颗稻穗不怕热耐干旱。再经过一年年栽培,一代代选拔,终究选出良种。而现在,育种试验室里就能定位优势基因怎么表达,经过追寻分子符号物,既能追根溯源良种的基因暗码,又能经过破解的基因暗码,找寻良种选育的快速通道。

“就算是快速,也要至少三五年,才能让一株水稻取得一个长处。”陈亮说,中心试验室有50多位科研人员,在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的带领下,正开足马力展开各项基础研讨,从分子、基因等层面,破译上海原创节水抗旱稻各项优异体现的科学机制。现在,团队已经在水陆稻遗传分解、避旱性和耐旱性分子机制研讨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开始阐释了节水抗旱稻育种的理论基础,判定了20多个抗旱相关基因,具有展开节水抗旱稻分子符号辅佐育种所需的大规模分子符号检测才能。

新民晚报记者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