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的芦苇会唱歌:“小调”引来八方客 “大风”招进万贯财

2021-03-03 10:42:40 作者: 林甸的芦苇会

东北网3月3日讯 林甸,盛产芦苇。县域内,有苇面积34.2万亩。

林甸的芦苇长得好,挺、直、高、密。更奇特的是,它还会“歌唱”。且春夏秋冬各有“曲调”。哪个时节,人家都不“白唱”。一张嘴,钞票就呼呼来。

春夏之际哼小调

林甸的芦苇,大都长在湿地。开春,芦苇一返青,就向南边隔空“吟唱”: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

丹顶鹤、东方白鹳、野鸭、苍鹭、白鹭、灰鹤等水禽水鸟,循声而归。响亮的鹤鸣,喁喁的鸭语,洪亮的鸥叫,让幽静了一个冬季的湿地,马上生动起来。

待芦苇茂盛成海,水禽水鸟们便钻进芦荡,搭窝建巢,生儿育女。既安全,又有丰厚的食物。用不了多久,它们便携家带口,白日钻出芦荡,在明水间游弋、嬉戏、寻食。夜晚,再回到密苇间歇息。

这种生动的画面,便构成了美丽的湿地风景。

此刻,芦苇的歌唱,又变了内容。夏天的熏风中,它一边摇曳舞蹈,一边浅吟低唱。唱的是:《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所以,五湖四海的游人,纷繁赶赴林甸。湿地荡舟,苇海观鹤。大把的钞票,便扔在了林甸。

据二零一九年计算,全年来林甸旅行的人,超越300万。旅行收入十多个亿。其间,至少有一百万人是奔湿地风景来的。

想象,假如没有芦苇,这湿地风景,该减色到多么程度?

芦苇和湿地,互相彼此满足。假如,把湿地比作舞台,芦苇,便是最抢镜的大腕艺人。没有芦苇,水禽水鸟们不会把湿地当成高兴老家。没有湿地,林甸的芦苇,也不会如此茂盛笔挺。

有点像雪和梅花吧?“有雪无梅不精力,有梅无雪俗了人……”

艺术王国咏《阳春》

入冬,留鸟南归,湿地静音。这时的芦苇,也该“消停”了吧?恰恰相反。

林甸的芦苇,越到冬季,反而“唱”得越欢。并且,在不同人的手里,还“唱”不同的歌。

在画家的手里,它唱《高深典雅》。

魏立春,原来是林甸一所校园的美术教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带学生去芦苇丛写生时,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芦苇做点东西?

他把这个主意,当成作业安置给学生。

几天后,学生们将作业交了上来。有芦苇编制的小鸭子、金葫芦、还有简略的苇画。可谓形形色色。

看着孩子们的著作,魏立春创意大发。从那时起,他开端尝试用芦苇作画。

他学习了麦秆画的技能,将芦苇通过选择、浸泡、熨烫,加上切、削、片、粘等工序,一幅幅绘声绘色的芦苇画,就呈现在人们面前。观者无不赞赏:美丽!

林甸芦苇画,就此诞生。

随后,魏立春就建了个“林甸职教中心工艺品厂”。顶峰时,芦苇画一年发明的产量达500多万元。

2013年,林甸芦苇画工艺,被列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被作为《通俗易懂》的芦苇,经林甸人的巧手拨弄,就富丽变身为《高深典雅》。

现在,林甸县专门搞芦苇画工作室就有七八家。

前不久,新华社客户端,还刊发了题为《我国画家为芦苇赋予“新生命”》一文,叙述的便是魏立春用芦苇作画的事。

现在,魏立春已有300多幅芦苇画,被传播到俄罗斯、日本、瑞典等10多个国家。现在,他正和学生们创造《水浒》系列人物芦苇画。一百单八将,已完成了40多个。

漂洋过海唱《劲风》

假如,要以为林甸芦苇就以上这点“长进”,那可就大错了。

林甸县鹤鸣湖镇南岗村,有300多户人家。“玩”苇子的,就有200多户。

人家,把芦苇“玩”出了“花儿”。

芦苇,被他们分成了三六九等。

最好的挑出来,编精品苇帘儿、苇席。漂洋过海,给老外当屏风等高级装饰品。去美国,去荷兰,去意大利。或许,做成苇把儿,也出口。主要去韩国、日本。

林甸芦苇,漂洋过海,唱起了雄壮的《劲风歌》。

次等的,也做成苇帘儿、苇席。国内出售,“南下”去山东、河北。给人家当苫布用。

再次的,也去河北等地,当造纸质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