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案是实行“选择性”退休制度,把退休年龄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个人,有些人经济情况好,或者消费低,或者要帮忙带孩子,就可以早退休,少拿养老金;反之,可以选择晚退多拿养老金。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延迟退休,可能到时候却想延迟退休,因为,养老金虽然还能发,但却不够,必须要工作,而工作难找。
日本知名家电零售商野岛宣布,员工即使年满原规定的65岁退休年限,如有意留任,只要该员工的健康状况与工作态度符合公司要求,就能以“一年一约”的方式进行续约,最长将持续聘任其至80岁。这并不是公司压榨员工,反而体现了日本企业对职工的善意,对社会的责任。
日本现行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通过废除退休制、延迟退休年龄或引进继续雇用制度,雇用有意愿的雇员直到65岁。日本政府有意在维持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将年龄上限提高至70岁。当然,在日本,老人继续工作,并不影响养老金的领取,工资可以作为养老的额外来源,提升生活质量。
日本的老龄化程度非常高,根据202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数据,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首次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8.7%。
目前,日本老年人就业的行业很多,尤其是服务行业,比如在保安、门卫、清洁工、厨师、饭馆服务员等职业中,老年人随处可见。显然,对于一个65岁的老人,找一份新工作的难度,适应新岗位的难度,会远远大于就在旧单位上班。
这就是为什么,野岛公司将上限进一步提高到80岁,让老人在原公司工作而不是扔给市场让他们找新工作,是一种善意。
从经济效率中寻找解决的方案
1、放开生育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缓解老龄化问题的黄金机遇期,是在峰值之前的2032年。如今,黄金机遇期正在逐渐接近终点,所以,用刻不容缓来形容,并不夸张。
但遗憾的是,在育龄人口减少、生育愿望不高、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当下,促进生育的政策仍不明朗。
一些地方鼓励生育二孩,但生三孩、四孩却会因为违反政策,要交社会抚养金。这意味着,政策体系鼓励生孩子,但同时却在纠结于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到底生在哪里,生在东北还是海南?难道,第三个孩子没有生在东北,就不是中国急需的新生儿吗?
2、促进生育意愿
提升生育率,并非放开生育政策那么简单。生育意愿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社会的相关政策、公共服务、女性职业发展方面,抑制了生育欲望。比如,居住面积与生育行为呈强相关性,房子越大,生育意愿越强。
但实际上,二胎家庭,寻求改善居住条件买第二套房时,却会遭遇惩罚性的70%的首付与更高的利率。
3、释放年轻人的内耗
最近,日本把法定成人年龄从20岁下调至18岁。之前日本成年的标准在全球都比较高,20岁,这次调整到18岁,主要原因就是为缓解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压力,必须把更多的劳动力从未成年的概念下解放出来。
中国年轻人的劳动与精力,也消耗在了内卷中,这个现象很严重。现在,初中、高中的最后一年不上新课,全部用来复习,仅仅是为了应试。不少人读完四年本科,也做不了本专业的工作,读书仅仅是为了文凭。甚至,学历通胀的现象,延伸到硕士、博士。
硕士不能做本专业的工作,博士不能搞研究,都是一种浪费年轻人劳动力、创造力的内卷现象。如果解决掉这些内卷,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中国可以得到新增的劳动时间。
4、规模化服务:避免奶奶上班了,妈妈却全职了
在中国抚育孩子的公共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虽然名义上退休了,但实际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他们的家务劳动,提高了子女工作的效率,所以,实际上,他们仍然在为社会提供劳动。
其实,这种形式的劳动效率并不高。从社会分工意义上,把照顾孩子这一工作进行专业分工,效率其实更高。比如,一个班50个孩子,六点放学,父母可以接送,只需要两个老人进行照管。但如果3点半放学,却需要起码50个老人进行接送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