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的少年:危不危险是我的事,我想去就去,这是我个人的权利

2021-03-12 13:21:27 作者: 离家出走的少

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爱玩手机和网络游戏,小尤没少跟父亲发生冲突,性格有些粗暴的父亲发起火来就爱动手,没想到的是小尤不仅没服软,反而积怨在心。

在保险公司上班,同时兼职做餐饮外卖的陈女士坦言,自己平时因为工作太忙,很少陪伴孩子。3个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得多,她和丈夫两人拼命赚钱养家,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平常用钱地方很多,3个孩子的补习花销很大。假期我二女儿补习10来天的英语,就花掉1000多元钱。我文化又不高,自己不会教。”陈女士有些无奈。

2月21日晚,陈女士夫妇报警后,得知女儿在火车上,他们俩试图用电话、微信联系女儿,但打了几十个电话小尤都不接。爸爸在微信上给她道歉说,爸妈错了,你回来我们不再用暴力,女儿却直接把爸爸给拉黑了。

在安康火车站派出所见到父母时,小尤一语不发。民警问面前的人是不是她的父母,小尤才点了点头。

回来的路上,小尤跟爸妈说,平时他们都不允许她交朋友,不在乎她的感受,她曾经想过自杀,这次出走就是想离他们远一点,不想被父母管。

“我这才意识到,她的内心对我们是封闭的。”陈女士坦言,自己以前很少和孩子沟通,现在回想起来,她平时对女儿的管教,在女儿眼里都是对其自由的“粗暴干涉”。

陈女士曾发现小尤交往的朋友中,有未婚先孕的中学生,还有混社会的“小太妹”,由于担心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会带坏孩子,她禁止女儿跟这些人来往,“我跟女儿说,可以跟班上学习好的同学交往啊,可她说那些同学都不跟她玩”。

不知不觉中,方法欠佳的家庭教育,把孩子推向了网络和陌生的网友。

事后,陈女士从小尤的朋友那里得知,女儿之所以要去安康,是通过网游认识了一名19岁的安康男网友。这名男网友通过游戏,加了不少女生的微信。小尤离家出走前,男网友在微信上教她,如何拿身份证坐哪趟车去找他,还说到了他那儿就可以不受欺负,就拥有自由了。

让未成年人意识到离家出走的危险

“我们车站经常会接到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警情。”安康火车站派出所民警黄凯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类孩子的身上有些共同点:性格比较内向,家人给予的照顾和关爱比较缺少,往往通过网络结交外地朋友后赌气出走。但他们并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遇到什么人。

事实上,很多未成年人贸然离家出走去外地见网友,并没有意识到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包括被拐卖、被诈骗等。

今年1月10日,山东一名乘警在动车上发现一名13岁女孩只身一人乘车,得知她是去外地见陌生网友后,问她:“没有危险吗?你不害怕吗?”

“不害怕!”

当乘警劝说女孩,找陌生网友,可能会面临无法预料的危险时,女孩却回怼道:“危不危险是我的事,我想去就去,这是我个人的权利。”

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顺德帮教小组长期从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工作。帮教小组负责人谢军荣观察到,近年来随着手机普及,网络游戏和社交软件的流行,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和网络交友的行为增多,容易因为家长管教过严使其自尊心受挫,或放任不管导致其形成任性自我的性格,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闹脾气,诱发过激行为,而离家出走是青少年一种典型的过激行为。

“对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选择离家出走往往带着一种跟父母博弈的心理。”谢军荣说,因为未成年人在各个层面上都无法对抗自己的父母,因此唯有依靠自己的出走,让父母体验到失去,然后通过再次回归家庭,提升其地位或是达到目的。但贸然出走去见陌生网友,可能会面临被拐卖、被骗或是沾染不良习气等风险,甚至吃喝都不能保证,结果往往是伤害了父母,更惩罚了自己。

谢军荣建议,全社会应该通过加强教育,让青少年了解离家出走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当孩子出现过激行为的时候,父母不要片面打骂或是自责,应该是想办法找出原因,然后帮助孩子尽量避免过激行为,理解尊重孩子,多沟通。“对孩子既要关爱,也不能一味迁就;既要疏导,也不能在原则性问题上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