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才实学的管宁,为何屡次拒绝出仕请求,是对金钱和权力没兴趣?

2020-11-30 22:28:43 作者: 真才实学的管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隐士,他们长居深山,但却美名在外,他们之所以归隐山林本意是不再为官,但是常常会有人请他们出山。常常会有人因经不住劝说而选择出仕为官,但是也有人虽拥有无数次为官的机会却一生从未做官,东汉时期的隐士管宁就属于后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多次拥有做官机会的管宁却从未做官呢?其实管宁一生从未做官,主要是因为他无视金钱与权力,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无视金钱与权力

谈及管宁对金钱与权力的态度,就必然要提到管宁早年求学时的一段经历了。

管宁虽为一代名相管仲的后代,但是他的出身却是非常凄苦的,管宁不仅家境贫寒而且在16岁时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管宁因为自幼就非常喜欢读书,所以即使家中贫寒又遭遇变故也没有阻挡他踏上求学之路。在父亲去世后,管宁拉上自己的好友华歆到外郡去求学。

有一天,管宁与华歆在菜园子里面锄菜。突然管宁从地里面翻出来了一个小金块儿,华歆看到小金块儿非常欣喜,然后他看了看一旁的管宁,发现管宁却无动于衷,继续低头锄菜。于是华歆赶忙捡起小金块儿收了起来。而此时的管宁虽然对小金块儿视若无睹,但他却对华歆的做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竟然引得管宁与华歆绝交了。当时两个人正在屋子里读书,窗外传来了车马喧嚣的声音,华歆猜想这么大的阵仗定是哪位达官贵人路过,于是便很快跑了出去,想要跟着沾点"贵气"。

但是坐在一旁的管宁却是纹丝不动。而当华歆兴高采烈地回来要给管宁讲述自己见闻之时,却发现管宁很气愤地在用刀从中间割开他俩坐的席子,并对他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而管宁"割席而坐"的这一行为也被后世人当作了典故。

其实华歆捡金子或者出门看达官贵人的事情在一般人看来是比较正常的行为,但是管宁却与华歆划清了界限,就是因为华歆沾染了"金钱与权利"。由此可见,管宁并不仅仅是淡泊名利而是能做到完全地无视金钱与权力。

而且对比管宁对华歆做两件事的不同态度便能发现,管宁对出仕之事是更加拒绝的,这也是他从未为官的主要原因。

客观因素对管宁"出仕"不利

管宁一生中曾拥有那么多次为官的机会,竟然一次都没有做官,其实也离不开一些客观的原因,而其中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管宁身处乱世。但不是常有人说"乱世出英雄"吗?为什么乱世会成为管宁不曾做官的原因呢?

这就要谈到东汉末年的局势了,《三国演义》有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东汉末年正处在一个"合久必分"的局势。

东汉末年很多有心称王的人都很注重为自己招揽人才,企图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更多的地盘,但是他们争夺地盘、守住地盘甚至包括扩大自己的地盘,其实主要都是通过战争的形式。

所以其实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将士或者是军师,那管宁是这当中的哪类人呢?其实都不是。管宁虽然美名远播,但他因熟读经典诗书,最喜欢且推崇的是"法度礼仪"。

但是"法度礼仪"却是那个时代最不需要的内容,法度礼仪在当时也呈现出落败之势。自己所学并不适宜在当时那个局势发挥,这点别人不清楚,但是管宁却心知肚明。

所以在东汉末年,管宁为逃避战乱跟随朋友到辽东之时,他便开始很积极地向同他一同逃难之人讲解自己所熟知的"法度礼仪",逃难之人也很乐于听他教导,管宁也因此威名远播。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