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非遗传人高峰:解除患者痛苦 为中医药文化“鼓与呼”

2021-03-15 18:39:46 作者: 开封非遗传人

映象网讯(记者 崔学庆 见习记者 崔志良)62岁的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峰,从小痴迷中医,长大后,他从父亲手里接过“高氏济世散圣火循环体疗”的接力棒,用祖上传下来的诊疗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几十年来,高峰坚持着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信念,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治疗颈肩腰腿疼的奇方,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诊疗。“我从父亲手里学到的这门技艺,不仅对祖上留下的治疗方法非常自信,更是想将这一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3月10日,高峰受访时说。

家庭熏陶中爱上中医,接过父辈手中的“衣钵”

高峰的父亲高文祥,从1948年开始,在河南大学从事药食同源的工作,再加上父辈传下来的“高氏济世散圣火循环体疗”,他很快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药食同源专家,并用学到的知识和家传秘方为患者诊疗。

工作之余,父亲经常给高峰讲一些中医药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家传秘方的原理,这给高峰以很大触动。

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下,高峰渐渐喜欢上中医药文化。1982年6月,高峰参加了开封市首届中医培训班,从此正式开始接触中医。

学习中医不仅要有兴趣,还要聪慧有灵气,接受能力强,在传承问题上,父亲为难了好一阵子,“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但他们对难懂的草药名称和枯燥的医药配方不感兴趣,恰恰相反,我却对那些诘诎聱牙的草药名特别敏感,最后,我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父亲手中的‘衣钵’。”高峰说。

据介绍,“高氏济世散”创于清道光年间,曾为皇宫贵妃治愈腰疾,后纳为皇家宫廷秘笈。2011年2月,“高氏济世散圣火循环体疗”被开封市命名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5月,“高家博学济世散”、“翰林医官院”先后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

汲取中医多方“营养” 业余创作《北宋香药之路》

高峰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父亲的家传,他还结合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西医的疗效,取各家之长,进一步完善对患者的治疗方法。

多年来,高峰不满足于家庭传承和学校理论学习,他还私下里向中医专家“偷偷”学习,他将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提炼、临床应用,从而变成自己的东西。

“‘高氏济世散圣火循环体疗’经过100多年传承,对祖辈留下的治疗颈肩腰腿疼的奇方非常自信,更想把学到这门家传技艺发扬光大。但由于自己开办的诊疗所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对传承中医药文化很受局限。”高峰无奈地说。

高峰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对香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对宋代医学史的研究,他创作了《北宋香药之路》长卷。该长卷由画家唐冬冬执笔,长约2米,取景于流经开封市漕运河两岸,全面再现国际海上贸易之路在开封的情景。

“通过北宋的香药国际海上香药贸易之路,我国和世界的医药、文化、经济等都得到广泛融合发展,我创作《北宋道里药之路》的目的,也是为了再现我市北宋时期的香药国际海上贸易的繁荣,弘扬我国传统尤其北宋时期的医药文化。”高峰说。

治愈患者是坚守的动力,竭力为中医药文化“鼓与呼”

在开封市文殊寺街28号一处不起眼的诊疗馆里,只见西侧墙壁上一副“翰林医官院”的牌匾格外醒目,匾额下方明代留下的中药堂显得庄重肃穆,隔间里摆放着几张治疗床,整洁的摆放,简单的陈设,给患者以温馨的感觉。

在诊疗馆墙壁上悬挂着多面患者送来的锦旗,它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治愈故事。正在治疗的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治愈的过程。春节前,李先生长年患有的腰椎前盘突出症突然加重,压迫右腿神经,导致无法站立和行走。

“前期,我曾在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打针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右腿仍然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后来经人介绍,抱着试试看态度,辗转来到这里进行治疗,没想到效果比较明显,现在腿也不疼了,行走比较自如。”李先生激动地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