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一小五年级的黄烨玉,就是认养活动的“三朝元老”。第一次,他认养了薄荷、辣椒,薄荷疯长的速度让他始料未及,他每周都要去修剪,还经常采下来给周边餐厅做原料。后来,生物课上要做酸碱PH值的测定实验,为了找紫色的植物,他又认养了一茬紫甘蓝。在给植物浇水的过程中,他发现,夕阳折射下的水源是发光的,脱口而出了诗一般的语言:“水是有阳光的。”班里还有3个同学,也是“都市小农夫”,课间多了很多共同话题。
“植物认养满足了城市小朋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认养后,他仿佛有了牵挂,经常在钢琴课前,特地绕路去照料一下。”黄烨玉的妈妈也是从小生长在愚园路,参加街区的活动让两代人都感受愚园路的变迁。
有趣的是,因为花田,一根断了的友情线也重新接起。“我有个小学同学,毕业后20年没见了,突然发现就在认养群里,就连我们的孩子也是校友,特别惊喜。现在我们常常约在花田边见面聊天。”黄烨玉妈妈笑着说。
今年3月,油菜花回归,也开放了一部分供认养。记者采访当天,恰好遇上二年级的三贝儿(化名)来看望自己认养的两株油菜花。“上周还只有这么高,今天已经长到这么高了。”她用手比划着,“我们在群里约好了,每周四放学后,都来看一看自己的油菜花,浇浇水,拔拔草,让它们长得更美丽。”
说着,三贝儿突然瞪大眼睛看着雨后湿润的泥土,像是发现了新奇的宝物。“看,蚯蚓!”她兴奋地叫着,转头去观察起了蚯蚓,纯真的脸上满是对自然的好奇。
从抵触到观赏到融入
与很多新生事物一样,油菜花田的诞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许引兰还记得,去年种油菜花时,由于太像白菜,闹了不少乌龙。一开始,路过的市民好奇地围上来问:“你们为什么在这里种菜?”他们颇费口舌地科普了一番,还是有人将信将疑。
随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又转来了投诉,投诉的是同一个问题:有人在市中心毁绿种菜。她们赶紧挨个去解释,种的是花,不是白菜,已经向相关部门申报过了。
“好在一两个星期之后,油菜花就冒出了花头。投诉的居民就住在附近,他们推开窗一看,发现这里真变成了油菜花田。”许引兰回忆道,开花后,对面亨昌里的居民都过街来看花,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自疫情暴发后就没出过门,第一次跨出家门就是来看花。
更让人意外的是,居民们反而比种花人更珍惜这一方美好。“很多爷爷奶奶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有游客来赏花时,他们会从花田的前世今生,讲到愚园路的发展变迁。”许引兰说,油菜花让老人们在社区更新中有了可以参与的话题,让更多人一同融入街区。
图说:社区认养群渐渐壮大 采访对象供图
随着认养活动的开展,五六十人的微信群渐渐发展到200来号人,大家交流养花经验,互相答疑解惑,还经常发“花田近照”。一桩悬案,就是通过微信群第一时间破解的。
去年的一天,有人发现农园里的两株辣椒不见了。群里有一位社区民警,立刻说去了解一下。当天下午两点,民警就传来消息,通过监控视频,已经找到了偷采人,并对她进行了宣传教育。而后,区司法局也加入了认养队伍,大家开玩笑地竖起“司法局实验田”警示牌,果然再没发生过偷采事件。
从投诉反对到观望观赏,再到参与融入,如今居民们已经愿意去为这片花田,乃至为愚园路的改变而“发声”,并提供很多金点子。
比如,花田开辟一条观赏道的好主意,就是一位当设计师的居民提出的。去年油菜花期过后,创邑将愚园百货公司门口的邮筒搬到花田前,任何人都可以向周边商铺领一张许愿卡,写下喜欢的“春天物种”,为花田的前路集思广益。“征集到的植物品种范围很广,郁金香、向日葵、蔬果都有。但有一点很多人都提到,希望有更多共同参与的空间。认养植物的想法,就是这么诞生的。”许引兰说。
民主协商,自治共享,这一点一滴从花田中蔓延出的美好,“润物细无声”般改变着城市。
为街区复苏作了点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