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也开始立遗嘱?微信、QQ、游戏账号等成为年轻人常见遗嘱财产

2021-03-19 22:39:51 作者: “00后”也

摘要: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

今天,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对遗嘱大数据进行解读。《白皮书》显示,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遗嘱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

数据显示,“8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503人,短短4年期间,一共翻了将近7倍。

在“80后”订立的遗嘱中,有97.23%涉及房产。从数据上来看,“80后”的财产以房产为主,存款为次。调查还发现,“80后”中有13.16%的遗嘱涉及公司股权,有15.89%的遗嘱涉及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经分析,“80后”订立遗嘱的原因主要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去年,已有553位“90后”走进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全社会关注,从网友的反映来看,已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一观念,并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有网友表示考虑自己去立一份遗嘱。

据统计,2017年,共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201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23人,2019年达到166人。截至2020年底,“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总人数为553人,从“90后”人群立遗嘱增长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90后”接受并愿意订立遗嘱。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90后”以外,“00后”也开始订立遗嘱了,这说明订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以上,有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截至去年底,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为17周岁。

刚满18周岁的大一新生小红(化名)来到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为自己订立遗嘱。小红希望把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留给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红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尽管并没有把这笔钱留给父母,但小红表示,以后挣的钱可能会往这张银行卡里放,如果资产增多可能会重新订立遗嘱,增加遗嘱继承人。小红说,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

调查显示,“90后”等年轻群体立遗嘱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给遗嘱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财产种类。从“90后”分配财产的内容中可以看到,81.61%立遗嘱的“90后”处理的是银行存款,有71.54%涉及房产。与其他年龄段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突出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就是证券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立遗嘱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中华遗嘱库曾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去年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市民无法出门办理遗嘱,因此许多人选择了通过网络写下“微信遗嘱”,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大多是年轻人,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其中不少是在读学生。“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也说明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

“‘微信遗嘱’主要表达对家人的叮咛、嘱托和祝福等情感,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遗嘱。”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说,《民法典》继承编对遗嘱的形式有严格要求,通过微信订立遗嘱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微信遗嘱”仅适用于处理非财产性的事务,例如传递关爱或者叮嘱某些个人事务等。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顾杰题图来源:中华遗嘱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