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作家余华在培训机构为中学生讲作文课引起争议。
先不说其他内容,有一个余华认为的“作文技巧”特别让我反感,他教学生平常要积累“好句子”,家长要帮着孩子积累,看到作文题目,要先写上自己积累的“好句子”,第二句话再想如何切题。这简直是误人子弟吧,让作文写作成为一种生搬硬套、嵌入“好句子”、投机取巧的拆卸组装术。
这种套路确实很流行,想起去年引起巨大争议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第一句话就是: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装得够深沉,引得够经典,句子背得够熟练,一字不差。但,这句话跟你的核心观点、作文命题立意、立论基点,有什么联系?唬阅卷老师吗?第一句话不去切题和点题,不考虑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没有形成对整体论点的“咬合力”和互文性,背一句再华丽深刻的话装大尾巴狼,有什么用呢?
文章的第一句话确实很重要,特别是这种面临着巨大眼球竞争的写作,很多作家都特别看重雕琢第一句话,第一句话是对自己写作的“热启动”,也是对读者进入文章节奏的“热启动”。但第一句话不是“背别人的好句子”,而是要稳准狠、精炼、精彩地体现你的核心论点。用得贴切的“好句子”,都是信手拈来,以自己的构思为中心的,怎能反过来让自己的构思被“好句子”主导。
这就是我说的把作文课给讲死了。一个名作家,不是用自己积累的写作经验去与中学生的写作需求对话,不是从作家心得中去诚实地透析出提升学生写作思维的营养,而是舍本逐末,跟着作文培训机构的“低境界”进入应试套路,就活活把作文课给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