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金面具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再一次惊艳世界,并引起公众对三星堆文明的讨论热潮。3月21日晚,网络上出现“三星堆纵目人后裔在剑阁县武连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3月22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被称当代“纵目人”的四川剑阁县武连镇王守义的儿子王鹤,他介绍,父亲已于去年去世,对于当代“纵目人”这一说法,他们并没有太多对外透露。而在考察组到他家之前,他们并不知道“纵目人”。老人说,祖辈在剑阁武连镇生活了300年左右,据族谱记载,他们是从湖南迁到山西,再迁徙到了四川。
王鹤称,2014年,由四川省社科院牵头,专家等人对他父亲进行了考察,还进行了抽血检测,并出具了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中的对比图显示,王守义的相貌与三星堆青铜像有几分相似
考察——
男子相貌与三星堆“纵目人”相似
专家曾到其家中抽血检测
3月21日晚,三星堆“纵目人”后裔现在剑阁县武连镇的消息在网络流传。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该消息中的主角是四川剑阁县武连镇的王鹤,也是被称为“当代纵目人”的王守义的二儿子。
22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69岁的王鹤大爷,对于几年前考察组到他家对其父亲考察一事,他仍记忆犹新。
王鹤大爷告诉红星新闻,早在1986年,四川省社科院的副院长廖永祥到剑阁县志办去讲课,发现当时在剑阁县志办工作的父亲王守义的相貌,跟刚出土不久的三星堆青铜像非常像,不过当时并没有进一步研究。
“廖永祥去世后,2014年,省社科院另外的领导在其日记中,发现他曾经记录的这个事情,于是和广元联系,并找到了我父亲。”王鹤介绍,那一年,他父亲已经近90岁高龄,当时由省社科院牵头,还有复旦大学的专家等,一起到他们位于剑阁县武连镇的家中,“拍照、摄像、采访等,一共花了近一天时间。”
王鹤称,去年3月,其父亲已经去世,他还有一个哥哥,现在在山西。当年专家组考察他父亲时,他哥哥也从山西回到了剑阁。
“他们带我父亲和我们兄弟二人到医院进行了抽血,说是进行DNA检测。”王鹤说。
考察报告上王守义与三星堆青铜像的对比图
报告——
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的类型
或源自新石器中早期高庙文化
在采访中,王鹤大爷拿出了一份检测报告,封面上写着四川省巴蜀文化中心资助课题,编号2014-3,报告名字为“四川省剑阁县当代纵目人考察报告”。
红星新闻记者在考察报告上看到,上面有三星堆青铜像和王守义的头像对比,图片上方写着“当代纵目人”与“古代纵目人何其相似乃尔。”
“考察报告是2015年出的,当时给我们寄了5本,我和哥哥分别保留了一本,还给剑阁县送了一本,我们觉得相当珍贵。”王鹤说。
记者发现,考察报告中记载了“四川剑阁纵目人基因检测初步报告”,上面有这样一组结论:这一大类型在中国汉族中占到最多的比例,集中分布于从湖南到山东的地带中,与伏羲文化相关,共祖年代为约6800年。根据内部STR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四川的类型。从源头上看,可能来自湖南新石器中早期的高庙文化的人群。
高庙文化出现原始的八卦图案、凤鸟、獐牙、建木等造型,与古蜀文化的特征似乎有关联。这一样本的基因溯源比较支持文化的关联性。
在这结论后面,考察报告中称,对比家族谱系和古蜀文化知识,认为以上结论基本上靠得住。唯一有一点异议,“根据内部STR比较与家族资料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四川的类型”,与其家族迁徙源流资料有所抵牾(注:矛盾的意思)。6800年前的个体迁徙,是经过湖南、湖北,首先到达了陕西的关中、汉中一带,这个重要的“中介环节”,不应该轻易否定。因此,这句话似应修改为:“根据内部STR比较与家族资料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陕西的类型,后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迁徙入川定居。”这样可能更符合历史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