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存在一大差别:前者的根本宗旨是伦理教育,后者的主旋律是情感教育
“某一线城市曾抽样调查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占比竟高达56.28%。”日前,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京,在“智慧父母成长手册”系列沙龙上抛出一个令人多少惊诧的抽调结果。在她看来,“尊重家庭之爱的隐形边界”,除了通常的心理边界,还有重要的法律边界,没有这个观念的家庭难免会冲突不断、问题丛生。作为上海开放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敏教授则直言:中国式教育绝大多数是以家长价值为导向,而不是孩子。
【远而不疏离,近而不缠绕】
张志京和杨敏两位女教授都来自上海开大人文学院,也都是“智慧父母成长手册”的作者,分别著有《常在春风中:家庭之爱的隐形边界》和《你是孩子一生的港湾:如何成为当下最好的父母》。
如何改善家庭关系,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张志京建议家长不妨从权利边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拥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她指出,家庭之爱是有权利边界的,家庭成员的行为是有规范的,这是最基本的法律意识,也是重要的家庭文明。“无论是亲密爱人、一奶同胞,抑或至爱父母、宝贝儿女,每个人首先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然后才是彼此的爱人和亲人。”她表示,家庭成员之间无论是特定的身份关系,还是普通的自然人关系,两个层面的关系都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在家庭教育和生活中,一方面要把握适度的心理边界,保护自己,传达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让自己或让他人感到舒适、受尊重;否则,可能会造成缺乏自我、不够独立,也可能会变得个性过强、影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还要明晰法律边界,从而让家庭之爱可以得到保障,避免出现纠缠型家庭和疏离型家庭,避免爆发家庭教育冲突。“远而不疏离,近而不缠绕”,是一种智慧。
在此意义上,尽管孩子未成年,父母作为监护人,对其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但是,在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上,他们与父母是平等的。“作为父母,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孩子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身为女性,张志京援引了一首袁枚《嫁女词》表达自己的观点:“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她认为,只有夫妻琴瑟和谐,才能营造幸福家庭,要教育好子女必先用心经营夫妻关系。
【不能给孩子连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
孩子压力大;父母普遍焦虑;亲子关系问题多——这是当下中国家庭普遍面临的困境。杨敏教授告诉现场家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存在一大差别:前者的根本宗旨是伦理教育,后者的主旋律是情感教育、爱的教育。“中国式教育极度缺乏以孩子自我发展为目的、无条件给予孩子支持的爱的教育。”
诚然,每位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更高尚,更幸福,超越自己,超越过去。然而,“你可以把你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却不能给孩子连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杨敏提醒家长:“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让孩子成为最好的人,有幸福的人生,就要从你自己做起……”
比如,喜欢抱怨的父母常常自己不去思考大环境的变化、人生顺逆的交替,也不从自身找差距、找问题,却总是抱怨。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大脑发育受损,抱怨情绪在孩子身上固化,甚至孩子产生抱怨情结,进而严重影响孩子的人生幸福。因此,喜欢抱怨的父母要做出改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尽量不抱怨别人,也不抱怨自己;有意识地远离抱怨情绪;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孩子有无抱怨发生,如果孩子表现出不良情绪,要设法引导孩子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