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焕生机的故宫藏巨幅山水图贴落是如何修复的

2021-03-31 19:55:01 作者: 重焕生机的故

一幅原存于北京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内的巨幅《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经过故宫博物馆院文物修复师的“妙手回春”,重焕生机。这件贴落在修复前出现断裂、空鼓、起翘、缺失等病害,断裂破损严重。书画修复组的修复师们通过拼对与回帖、清洗展平、加固绢丝、翻身揭背、揭画心、补缀画心绢丝缺失处、选配背衬、再次翻身、绷平与全色等诸多步骤,圆满完成修复任务,体现了高超的修复工艺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修复完成的贴落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出宫”,亮相于“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3月29日,一场修复展示活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这场活动的主角,是一幅深藏于故宫“迷楼”之中,曾经泛黄、破碎的“壁纸”。没错,它就是原存于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内,纵446厘米、横282厘米的巨幅《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

何为贴落?很多人都对它略感陌生。贴落其实是清代宫廷内檐书画中常见的一种装潢形式。其以纸、绢等材料为媒材,由善书法的著名词臣或如意馆画家进行创作,内容以古典诗词、治世谏言以及山水祥瑞为主。装裱时,其四边镶绫边,直接裱糊于宫廷的墙壁或隔扇上,可随时令更换,随时“贴上”或“落下”,故称贴落。

如今,贴落已成为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展陈元素,颇受游客喜爱。虽广受欢迎,但受自身条件约束,它也面临着修复保护要求高、难度大的困境。究其缘由,一是由于贴落的尺寸大不易操作,且考验修复人员揭画心、全色时的耐力。二是贴落画的受损程度高,伤况复杂,因此对修复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见证故宫书画修复的集体力量

《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在符望阁中经历了怎样的春秋?在它的背衬题签处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题签其一为“符望阁下层北部西小间内南墻上贴大贴落一张”;其二为“符望宫北门里间南墙向北画条一件”;其三为“符望阁北门西南墻”。

三处题签的发现,佐证了贴落原存位置与记载之关联。同时,揭示了该贴落的背衬曾有局部更换或加厚的可能。专家推测,该画作于清末从墙壁上揭下并卷折存放多年。送修前,画作曾长期绷铺于古建原状环境中,绢质糟朽、缺失严重,加之其经纵向卷折数叠后横向压折,出现断裂、空鼓、起翘、缺失等病害。并导致画作出现断裂等严重病害。

修复前后对比

可以说,修复前的《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遍体鳞伤......作为故宫博物院修复组组长,杨泽华强调“作为一幅通景贴落画,仅绢本破损严重和矿物颜料的使用上,就让《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的修复工作难上加难”。

“对原画进行揭纸。一般来说,古画旧裱共分四层。” 杨泽华指着面前的修复前装裱层次结构示意图讲到“最内层为画心,紧贴画心的托纸为命纸,最后两层是背纸。就《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而言,它的画心层为绢,命纸层为青檀皮+稻草,背纸层1为竹,背纸层2为(桑)皮。揭纸过程必须十分谨慎,否则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本就是一项胆大心细的工作,面对如此大尺幅的作品,这项工作被赋予了更大挑战。据杨泽华回忆,在进行背衬的揭除工作时,团队采用直径30公分的卷芯将正面已加固化纤纸的画幅由下端卷起,卷至上端时,两位修复师抬起卷好的画幅,其他修复师在修复台上刷稀浆水。随后,将画幅反扣于台上,边铺展边刷平,画幅翻转后背面朝上即可揭背。在揭画心时,修复师采用揭、搓、揉等方式,去除画绢背后已经失去承托作用的托心、背衬纸。揭心过程需要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绝不能伤及绢丝,因此极度考验耐心,一向被界内人形容为“如履薄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