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拍一幅“自画像”,会是什么样子?

2021-04-05 16:37:19 作者: 为自己拍一幅

关于“美”,阮晴老师想告诉你

艺术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如果说艺术和美高高在上,那么这个高高在上本身就很不美。美一定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被触及。大家可能会有一种误解,认为自己不会画画就一定不懂艺术,这是因为我们对艺术不够了解,或者说是对美有误解。美不仅仅是专业技法,更是一种感受能力。所以,我希望可以通过课程化解这样的误解。如果面对艺术,我们是焦虑、紧张、胆怯的心态,那么美从何而来?让我们都能以一种非常轻松愉悦的状态去面对所有的艺术作品及所有的美,这个放松从容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美。

关于这门课,他们这样说

曾经没有人引领,我觉得艺术玄妙,是我难以理解的领域。可是现在我陡然发现艺术从来没有关上任何的门,反而不停地为我在生活中打开一扇扇窗。艺术作品和人的感受有着天然的联系,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仿佛是艺术作品的一次重生,也像是欣赏者的内心探索。

感谢阮老师所带给我的艺术感受!其实每一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深海,在这个年纪,我们尚未感受完整文明所带来的震撼,就早早地被推向抉择竞争,就像即将作画的画家还没备好需要的色彩却开始草草动笔,所以当面对外界的评判时大多手足无措,转向封闭自我。大概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焦虑的一大深层原因吧,希望这门课能一直开下去,让更多的同学也能感受到曾带给我的震撼!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被教育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对错,渐渐地,我们忘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每当拿到一份试题,看到一幅画作,大脑条件反射性的开始思考标准答案。很感谢老师一直以来,从第一节课到现在都在给我们强调的观念: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你自己的感受如何?让我们学会去捕捉大脑的第一反应,重塑我们的感知力。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重新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课堂带给我与其他课堂截然不同的感受:放松且自在,像是踏上一条认识自己,欣赏美的道路。路旁可以是绿意盎然,可以是秋高气爽,徐徐微风吹过发梢,也可以是大雪纷飞,白雪皑皑。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1)走进课堂之前——美与感知力(2学时)

2)世界文明古国的美术——希腊雕塑的高雅静穆之美 (3学时)

3)中世纪美术——跨越古代与现代哥特文化 (3学时)

4)文艺复兴—— 巨人时代的来临(3学时)

5)巴洛克艺术——玩弄石头的贝尔尼尼(3学时)

6)荷兰小画派——自省的画像(3学时)

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洛可可的风花雪月&19世纪的欧洲美术—— 流派纷呈的法国美术 (3学时)

8)19世纪印象主义美术——艺术转折带来的思考 (3学时)

9)后印象派美术——梵高的一生(3学时)

10)西方现代艺术之——老顽童毕加索的精彩(3学时)

11)超现实主义与弗里达——一只独特的墨西哥凤凰(3学时)

两大《导引》| 好课分享

“通·读”武汉大学通识课教参书目(第1期)

“通·读”武汉大学通识课教参书目(第2期)

采访及整理:张淼 唐怡雯

视频及图片由阮晴老师提供

编排:张淼

审核: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