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豹垮了,必胜客取消自助:中国自助餐20年从巅峰到没落

2021-04-10 11:59:56 作者: 金钱豹垮了,

要知道,2003年上海职工人均年收入才22000多元,平均月薪2000元不到。对普通人来说,花八分之一的月薪去吃一顿饭,确实太奢侈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金钱豹在大陆大获成功。

上海的第一家门店开出后便大排长龙,热爱尝鲜的上海市民非常追捧。很快金钱豹又拓展到北京及其他城市,同样大受欢迎。

在当时,吃过金钱豹甚至成为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

到了2010年,金钱豹在全国营业额已经接近9个亿,年接待顾客接近500万人次。

2011年金钱豹被创始人卖出的时候,品牌价值达到了15亿人民币。最多的时候,全国门店开到29家,堪称中国高端餐饮的扛把子之一。

自助餐能在1990年代和这个世纪初风行中国,有其时代因素。

中国的粮票制度,直到1993年才取消,意味着中国从食物供给匮乏的历史中彻底走了出来。

从粮票取消到金钱豹出现,刚好10年。中国人真正能敞开肚子释放食欲,也不过刚好10年。

当人们刚刚走出匮乏,最想做的事情,一定是报复性的占有物质。更看重物质消费的 「 数量 」 和 「 种类 」 而非 「 质量 」 和 「 个性 」 。

在这样的环境里,优先满足从无到有的需求,一定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

充满欲望的年代,一定有喷薄而出的消费。

所以1990年代末开始产生了大量初次消费。不少人家里的第一台空调,第一台私家车,第一台PC,第一套商品房都是在那个时候买入的。

自助餐同样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占有的强烈欲望,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自助餐用最极限的操作,提供了国人过去几千年都没有享受过的吃饭的自由。

它踩中了中国消费社会的节奏,是真正的版本之子。

而且在和金钱豹几乎同一个时代,涌现出了大量餐饮品牌。

湘鄂情09年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餐饮公司,号称餐饮第一股。

还有以精品川菜和商务正餐著称的俏江南,餐饮界老大哥国民餐饮之王小肥羊,以及小南国、苏浙汇这些。

这些品牌构成了中国餐饮的黄金十年,发展极为迅速。

从2000年代开始,中国正餐市场飞速崛起。光是2007到2012年,市场规模就翻了两倍。

这里挖个坑,关于中国餐饮黄金十年的代表品牌们是如何崛起,又如何衰落的,我有时间一定好好讲一讲。

可能是我年纪不够大 (其实就是穷) ,无论是90年代要穿正装的必胜客,还是00年代的高端自助金钱豹,我都没赶上。

我这一代对自助餐的回忆,多半是来自平价餐厅。

1998年,另一家名为好伦哥的披萨店开在了北京魏公村,主打39元的自助披萨。

很多同学可能都没听说过好伦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穷人版」必胜客。

在1998年的环境下,39块钱一顿自助,虽然依旧谈不上是「便宜」、「日常」,但对偶尔想要消费升级一下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咬咬牙可以接受的价格了。

尤其是魏公村这个地方,四周高校环绕,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们都是好伦哥的优质受众。

在我看来,学生,尤其是男生是平价自助最重要的基本盘。

我上学的时候,身边男生基本上一个个都是饿死鬼投胎,加上踢球打球运动量大,食堂一顿饭至少六两起步上不封顶。

这种无限续菜的平价自助,对男生来讲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高中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个啤酒屋,只要38块钱一个人,卖点是切片牛羊肉无限供应。

当年只要第二天和朋友约好吃自助餐,恨不得前一天中午开始清空肚子不吃饭。

上了大学以后,学校对面的自助烤肉就是我们一群男生的精神故乡。价格还算公道,不到40块钱一位,不限时间。

虽然肉很不新鲜,每次吃完当天晚上都要化身喷射战士,但并不能阻挡我们每个月都要朝圣上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