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校园的阅读空间 不仅有颜值,更有值得铭记的故事

2021-04-13 07:18:25 作者: 生长在校园的

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文绮书店,不仅陈列着全国最齐全的纺织专业图书,还设有舒适的阅读区、讲座区、咖啡吧等文化交流综合空间。图为东华大学文绮书店。

大学的校园书店可算是大学的“书房”。近日,沪上大学书店“朋友圈”再迎新伙伴:东华大学上新了一家 “小而美”的校园书店——文绮书店。随着鼓励实体书店的各项政策出台,上海多所高校的校园书店都旧貌换新颜,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创·书里”、华东师范大学的“知先堂”和上海体育学院的绿瓦体育书店等。这些校园书店美得各有千秋,并独树一帜地代表了各自学校的文化气质与人文精神。

庭院的桂花树郁郁葱葱,春日暖阳穿过落地玻璃窗照亮了数十米的长廊,步入这座高颜值的建筑,就能看到知名设计师与学生围坐于阶梯书架前侃侃而谈……这个生长在东华大学校园的阅读空间,不仅颜值超高,它的命名背后更有一段值得代代铭记的故事。 “文绮”二字本义为华丽的丝织物,也是我国纺织实业家、教育家、近代色织工业先驱诸文绮先生的名字。东华大学的前身之一,就是由诸文绮创办于1936年的私立文绮染织专科学校。

“文绮书店的开业,正是为了纪念以诸文绮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纺织人。他们积极兴办纺织教育,努力振兴民族工业,这种实业救国的精神也将被今天的大学师生代代传承。”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陈珂说。

书店名大有来头,勾连着一段百年家国故事

在文绮书店的醒目位置,放着诸文绮为学校毕业生题的词“信、勤”。一段校史、一位名人、一家书店,这里饱含着先辈的爱国情、兴国志、报国行,也寄托着他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有段时间战局动荡,上海物价飞涨,学校资金周转不灵,但祖父坚持‘再难不能难教育,老师的钱一分不能拖’,硬是让我爸爸骑着自行车,扛了一麻袋钱送到学校去给老师们发工资。”书店开业当天,诸文绮的孙子诸茂华回想起儿时见闻,仍记忆犹新。

诸文绮1886年生于上海,早年曾留学日本,其间加入同盟会。学成归国后,他和当时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从实业强国到教育兴国,进行了艰难探索。

当时,国内纺织品市场被洋货垄断,老百姓生活所需的丝光线只能向日商洋行订购。诸文绮深为忧虑,于是潜心设计出国产棉线丝光机并成功试制丝光线。1915年,他研发的双童牌丝光线产品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斩获特等奖,并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产品供不应求,还远销南洋。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丝光染织业鼻祖。

抗战期间,诸文绮一边积极宣传抗日,一边将个人财产尽数投入教育事业,筹建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在他眼里,培养实业人才是民族振兴的关键。

“我们留下的照片里,他还是穿着普普通通的布鞋,其实以他当时的财力,完全可以穿最洋气的衣服。”诸文绮之孙诸慎裕回忆,爷爷把物质上的财富看得很淡,但在帮助别人时却非常慷慨,同时他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远高于个人享受。

赋予校园老建筑新生,让书店成为大学文化地标

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文绮书店,不仅陈列着全国最齐全的纺织专业图书,还设有舒适的阅读区、讲座区、艺术展览区、设计作品展示区、咖啡吧等文化交流综合空间。

顶天立地书架与木质的阶梯座位、多组巨幅涂鸦黑板画,共同构成了一个兼具艺术感与功能性的阅读区和讲座区。在这个区域左侧,还设置了专门的展览区配合主题活动。

书店里,一条长达50多米的走廊上,一道道高大的门廊和落地玻璃窗,延伸出了三间相互连通的多功能区域。在这里,可以看到学校师生创作的时尚设计作品,可以邂逅各色精美的校园文创,还有出售绘图工具、服装面辅料及缝纫工具的专区。

很难想象,仅一年前,这家高颜值的书店还是一个老旧的储存仓库。文绮书店的设计师黄更也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他告诉记者: “这座老建筑最早曾是学校的化纤实验楼,后来作为图书仓库使用。在改建中我们尽量不‘大拆大建’,力求保留历史情怀,让书店真正成为大学的文化地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