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乒乓外交”开始,美国商业巨头们为何纷纷选择上海?

2021-04-13 12:02:22 作者: 从中美“乒乓

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1971年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拉开了中美经贸合作的序幕。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国际大都市,是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在美国企业投资中,有着怎样的历程?日前,澎湃新闻专访了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

黄峰说,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作了铺垫,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应中国政府之邀,美国从十大领域推荐企业来华投资,霍尼韦尔UOP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是炼油石化领域唯一被选中的公司。目前,霍尼韦尔四大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同时在中国20多个城市拥有50多家独资公司和合资企业。

上海是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所在城市。作为两国外交史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上海更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商业氛围吸引着包括美国投资者在内的外国投资者。从全国来看,在外商直接投资中,上海的起步较早,也是美国企业来华投资的重镇,其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黄峰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供图

第一个阶段为1979年-1990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国第一部关于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后,外商投资中国主要以合资形式开展起来。以这些作为开端,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投资中国,投资上海经历了一个小高峰。

1982年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由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现为英维思过程系统公司)和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经营的高科技企业。1982年上海第一家中美合资西药制剂企业——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和美国施贵宝有限公司合资经营。1984年上海首家外国独资企业——美国3M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上海作为外国投资的热门城市,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外商投资协会等措施来促进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商来沪投资。

1986年,《上海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申请和审批规定》施行。这是上海市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外商投资的地方性规定。

1988年上海率先在全国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一个窗口、一个图章、一个机构”和“一站式服务”的外资管理理念,抽调各委办的精兵强将成立了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1988年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协会搭建起外资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传递外资企业呼声,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优惠的政策、高效的行政以及外资协会发挥沟通桥梁作用,美国企业继续加大对沪投资。1987年美商在沪合资的最大工业性项目——上海施乐复印机公司签约。1988年美国卡博特与上海华谊(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外资化工企业——上海卡博特化工有限公司。1988年中国第一个国际软饮料浓缩中心——中美合作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开业。1989年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成立。1989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促成了首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召开。

第二个阶段为1990年-2001年

1990年4月浦东开发开放启动,同期成立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城),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这是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拉开了上海成片大规模开发的序幕。1990年4月末,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农药厂与美国杜邦公司合资创办的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在浦东成立。这是美国杜邦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是浦东开发开放后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经过上海等城市,讲话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此后,上海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以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为重头戏,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上海公司在陆家嘴开业; 1996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投资设立英特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