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别拿“量子”当幌子

2021-04-13 23:13:23 作者: 焦点访谈:别

事实真的像商家所宣传的这样能治病吗?记者来到专业的量子科研院所向专家求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袁岚峰说:“肯定是胡扯,加热我们平时的暖气不就是嘛?这都是很常见的,以前这种做法可能叫做理疗,现在量子流行又把它叫做量子,其实根本就没有量子穿透性这个词,当要谈量子具有什么神奇性质的时候,思路就是完全错的。”

专家告诉记者,人躺进所谓的“人体量子能量仓”后感觉到热,并不是什么“量子发射器”作用,只不过是很常见的类似理疗的效果而已,根本不会产生像商家宣传的那样的治病效果,而且像这样含有保障治愈或者隐含保障治愈的宣传,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的规定。看到这里,记者不禁疑问,到底有没有靠谱的“量子”产品?专家告诉记者,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叫“量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桁说:“量子是一种特性,实际上是微观物质或者微观粒子一种状态,平常生活中具体属于量子呈现的特性非常困难。我们试验设备类似于一个大冰箱,这个大冰箱作用就是让器件芯片降到接近零下273.15度,我们才能观测到量子效应,一般生活中是很难见到量子效应的。”

原来,“量子”并不是一种成分,而是微观粒子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且还要在接近零下273.15度这样的条件下,在极短时间内才能观测到量子效应,因此,这些所谓的“量子”产品不过是在蹭量子热度而已。其实像这样打着“量子”旗号的营销并不新鲜,早在2019年就有商家开展了所谓的“量子波动速度”培训。商家宣称,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快速翻书,无须逐行阅读,书的内容会通过“量子波动”进入脑海。

通过所谓的量子波动,蒙着眼睛快速翻书就能掌握书中的内容,真的会有这样的方法?记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求证,这是研究人脑发育与学习能力发展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超说:“外界的光来了之后,先通过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变成神经信号,到大脑上的视觉皮层,大脑是处理光的过程,不存在自己内部能够发光,所以这个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按照专家的解释,大脑不能发光,人必须要通过眼睛才能看到东西,这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只是钻了大家对“量子”技术认知不足的空子。可这两年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打起了量子的主意。实际上,这种借用高新科技概念进行市场炒作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乎每一种新科技的兴起,都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拿来炒作。这次商家又是用的什么办法来套路消费者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商家们在推销商品时,很善于利用消费者对新科技的兴趣,会借用最前沿的“量子”科学成果,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第一步:伪造“量子”身份。

某“量子”设备研发公司工作人员说:“量子通信、量子卫星现在都在我们公司园区里面,我们用的叫声光电波,量子卫星计算机用的是其他技术,但是概念统称为量子。”

普通人不懂什么叫声光电波,也不知道“量子通信”用的是什么技术。可大家都听过“量子通信”,听说产品用的是和“量子通信”的一样的技术,消费者自然会对这产品多了几分信任。而这只是套路消费者的第一步,为了让宣传炒作更逼真,商家还会在推销产品时用一些听上去就很高大上的“量子科学”术语——第二步:盗用“量子”概念。

某生命健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量子纠缠’就是在调整人的循环,它能调理身体的免疫功能和加速身体代谢机能,所以我们这个项目也叫重启生命能量。我们的客户都不是奔着治病来的,每年春天都要来7天做个康养,要给身体整体做大保养,就像车开一万公里要放4S店保养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