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学前教育“不得抢跑” 幼升小,要如何“衔接”?

2021-04-14 19:59:23 作者: 教育部明确学

“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生要‘零基础’入学,这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近,南京市南昌路小学信息主任张林林经常给各个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开讲”。她谈到,短期来看,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确实在一年级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稍稍领先于其他孩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高年段,早期文化知识的衔接并没有明显高于他人的优势。“眼前的几道算术题、几个汉语拼音的差距,不能代表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孩子成长的‘地基’。”张林林认为,教育部指导意见不是反对幼小衔接,而是要求其回到“正轨”——弱文化知识的衔接、强习惯的衔接,比如注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技能、思维方式的衔接等。当务之急是出台细化的“规范”,例如明确可以着重在就餐习惯、专注度、阅读习惯、行为文明、沟通合作意识等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培养。

促进幼儿教育成果的保持和提升,既是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儿童终身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素。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沈崎表示,应明确幼小衔接是长期的育人行为而非一时的过渡活动,要拉长衔接期,把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在他看来,指导意见要义在“引导”,消除“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误区,需要幼儿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等相关各方形成共识、持续努力,形成家园社共育合力,才能真正从思想层面走出“剧场”, 回归科学的教育理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王梦然 傅秋源 陈珺璐 王世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手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一开始反对、然后焦虑、最后被迫跟从……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中班和大班家长们正不自觉地成为“剧场效应”里的观众,他们认为自己孩子绝不能成为输在起跑线的那一个,群体焦虑下催生了需求,部分幼儿园和社会机构为了满足需求提供服务,甚至是“揠苗助长”式的拔高。

早在2020年9月,教育部明确幼儿园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校外培训机构等其它教育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但明令禁止之下,抢跑的“赛道”只是从明处移到了暗处,只要有需求就会有超前教育“试炼场”。填鸭式的小学知识学习让孩子捡了芝麻漏了西瓜,家长、教学机构、幼儿正形成闭环绘就幼小衔接教育的怪圈。

为打破这个怪圈,多方都在努力规范,但底子问题还是出在家长心态上。希望以此次指导意见为契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各司其职、按规运行,家长们放缓自己的焦虑,不要抢着“站”起来,剧场才会回到应有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