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学前教育“不得抢跑” 幼升小,要如何“衔接”?

2021-04-14 19:59:23 作者: 教育部明确学

交汇点讯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等。

一纸禁令激起千层浪——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的“衔接班”面临转型,众多小学老师、教育界人士也有话想说。

从幼儿园到小学“梯度”究竟有多大?学前“抢跑”到底值不值?幼升小真的需要“衔接”吗?

幼小衔接,比出来的“危机感”

清明节期间一场朋友聚会,让幼儿园孩子家长李文奇心态彻底“崩”了。

“朋友们的同龄娃已经学会了26个字母和20以内加减法,有的‘牛蛙’(学习成绩很强的孩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李文奇说,家里一直支持孩子“童真教育”,但一比别人家孩子,感觉差距巨大,自己的心态当场就崩了。节后第一天,李文奇没有半点犹豫,给娃报了幼小衔接班。

从本来“无所谓”到比出“危机感”,李文奇的心路历程非常普遍。加上社会培训机构打出的广告词,“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又不断刺激着家长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基本都在上幼升小相关的辅导班,一方面小学的教学进度确实较快,另一方面,家长觉得上幼儿园也不能‘光是玩’。”南京市红梅幼儿园教师朱岚说,这种幼小衔接辅导班通常是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延伸,也有一些机构会对小学的上课环境进行模拟,帮助孩子提前适应。据她分析,家长扎堆给孩子报幼小衔接辅导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对现在小学教学情况不了解,不清楚小学教什么,害怕孩子会落后他人。

在现实中,幼儿园有没有“衔接”课程,已成为家长择园的重要考量。南京某民办幼儿园刘园长透露,每年开学报名季,不少家长开门见山询问“你们有没有幼小衔接?”如果没有,家长往往转投别家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成了争抢生源的一个“必备项目”。

那么,幼小衔接真能“无缝衔接”吗?

“幼小衔接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知识’的灌输上,更应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南京拉萨路小学一年级老师郑姝坦言,“迎新生”阶段确实能感受到差别——有些孩子明显学过了一些拼音、算数,有些孩子在课本知识方面是零基础。刚开始,或许会有些许差异,但随着课堂教程的推进,这种“差距”很快就显得微不足道。一方面,校外教育机构短期灌输的知识量有限;另一方面,孩子学到的内容可能不够规范、不够系统化,还需要接受学校老师的“再纠正”。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因为“抢跑”,表现出不专注、没兴趣的特点。长远看,反而不利于学习。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郑姝发现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法陪伴孩子学习、成长,为弥补家庭驾驭“缺位”,就简单地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觉得花了钱也算是教育投入。她认为,幼小衔接阶段孩子,学习习惯、生活自主性的培养更加重要,而这些恰恰需要家长“亲力亲为”地陪伴、引导,再优质的教育机构也无法替代。

昆山柏庐实验小学校长金明则态度明确:“幼小衔接有必要。”他认为,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外在环境、教学内容、作息时间、学习方式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这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也存在着师生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必要的幼小衔接,是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并非现在很多家长理解的提前上一些小学的课程。

“幼小衔接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衔接什么。”金明分析,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这一转变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适应,才是幼小衔接应有的主要任务。衔接不当,反而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

禁令之下,要防“明补”变“暗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