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海域最后13头白海豚

2021-04-14 20:38:26 作者: 粤东海域最后

4月的某一天,在粤东汕头港海域,中华白海豚“亮叔”和“老二兄”又被拍到了。

给它们取名字的是粤东海域鲸豚保育研究领域研究专家郑锐强博士,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跟踪拍摄,他对这群白海豚的情况了如指掌。

“这两头背鳍前沿有被螺旋桨打断的伤痕,所以非常好辨认。”郑锐强通常都是通过摄像机近距离拍摄白海豚的背鳍,来对它们进行分辨。

中华白海豚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粤东海域在最近十年总共发现20头以上的中华白海豚,目前仅剩下最后13头,也可能是粤东海域仅存的13头了。”作为一名潮汕人,郑锐强为了保护这十几头中华白海豚才重新回到家乡,但近几年关注、保护白海豚的群体却越来越少,经费和精力有限,让他开始感到疲惫。

去年冬至,郑锐强在南澳海域遇到了粤东地区最后13头白海豚中的10头,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他辨认出了这两群海豚都是固定的群体组成,如同人的家庭一样。

“大桥北面的5个个体,除了其中一头是这10年期间唯一存活下来的幼豚,其他都是老年个体。”郑锐强遗憾地说,但是不幸夭折了,这代表着粤东地区的白海豚数量仍然保持在13头。

后来,郑锐强在粤东海域,再也没有一次性见过这么多头白海豚了,有的仅仅是零星的一两头。

“如果目前我们什么都不作为,那么白海豚注定会在一个世代之内灭绝;如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那么我们可以再多看几眼这最后13个美丽的海洋精灵,这可能是留给下一代人最好的礼物。”

出现海豚与生态环境变化并无直接联系

郑锐强说,目前粤东海域的白海豚最重要的捕食区域,主要集中在汕头港、澄海北港以及南澳南附近海域,“要在如此大面积的海域找到13头海豚,如同大海捞针,有时候也只能碰碰运气。”

他说,小种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捕食,同时也需要避开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在粤东海域,白海豚大多数时候都是分布在角落里捕食,很少能被人看到。

但近年来,白海豚似乎成了汕头市周边海域的“常客”,许多市民朋友及渔民常常能幸运地发现它们的踪迹。最近,“南澳岛罕见五只粉色海豚”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的网友认为这是“幸运”“童话”的象征,也有人认为这是汕头生态逐渐变好的证明。

对此,郑锐强颇为无奈,“出现了海豚跟生态环境变好这两者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如果海豚慢慢变少甚至消失,那肯定说明生态环境变差了。”

郑锐强科普道,中华白海豚从出生到成长,会经历“五彩斑斓”的一生,体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刚出生时是灰黑色,到了青少年变为灰色,成年之后变成粉红色带斑点,到了老年,变为纯粉红色。”

“游客拍到的五只粉海豚代表是成年的海豚,南澳海域是白海豚在粤东海域出现的热点区域,这些海域人为活动干扰较少、食物分布较多,能获取足够多的能量。”郑锐强说,白海豚是定居性物种,从哪里出生,就一直到那里老去。历史数据也显示,在紫菜挂养季节,白海豚的主要造访海域基本上都在南澳附近海域。

他说,中华白海豚作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的数量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我们经常会用一句话来说明白海豚跟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生生不息,年年有余,只有白海豚生生不息,我们人类才能年年有余。”

粤东海域的鲸豚类都面临生存挑战

郑锐强坦言,近几年海洋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白海豚的生存威胁,依然存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